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

無機vs有機(2/2)

無機文化vs有機文化,揭開西方文明奧密 ............


      近代科學同樣是出自西方文化的無機圖像,更加磅薄發揮理性特色,才得以造就全球側目的顯赫聲勢。倒過來,一般中國人不了解這點,以為做做實驗計算、背背公式定律,就是懂科學。這樣來看待科學,未免流於表面了

      殊不知,近代自然科學崛起,大師們心中都先有一無機圖像,烘托出自然法則(The law of nature)原型,組成為 = 自然時空 + 物體 + 規律 + 宇宙力量。仔細一瞧,自然法則它跟前述永恒法(永恒法 = 宇宙 + 萬物 + 大法 + 基本力量),無疑同一圖像模子印出來,它從來是永恆法的一環。

      近代著名科學家牛頓,乃依西方文化特質 建構一套力學理論。他根據自然法則原型&全在上帝(Omnipresent God, 基督教主流神學觀)信仰去理性地闡述宇宙萬象,其要旨:自然法則(全在絕對) = 絕對空間(3d連續) + 物體 + 運動三大定律(因果&獨駐) + 萬有引力 + 第一推動力(First cause)

      上帝管理並守護整個宇宙時空,祂第一推動力構成了宇宙動量。牛頓的組成式子中,萬有引力的推算結果跟實際觀察情形,有些案例顯示未必符合,eg 水星進動。而按牛頓想法,萬有引力在絕對空間中無遠弗屆、瞬時即至,被視為無限速度傳遞的遠距作用(Action at a distance,現知其速度與光速相等)。他自己也曾估計,絕對空間佈滿以太(Ether)形成阻力,經過一段漫長時間,星球運行終會變慢並墬落;上帝必須適時介入矯正維穩,猶如鐘錶匠,定時調整他不太完美的機械!

      話說回來,萬有引力定律還真是17世紀西方科學的最偉大成果,統一且切實說明地上&天體的運動行徑(加上運動三大定律,牛頓在他時代格局中建立了一套統一理論)。援用該定律確可估算星球運行軌道,有關哈雷彗星、海王星、冥王星的發現,更是膾炙人口的美談。當時,萬有引力定律給予人們萬鈞的感性衝擊,一點都不輸於20世紀愛因思坦相對論所造成的轟動。

      愛因思坦不論在智慧or學問方面,都無法跨越牛頓(注意!這必須一併考慮他倆各自的時代背景)。更別說愛氏面對量子力學(指機率相關方面)顯得左右支絀,連他狹義&廣義相對論,前者強調光速不變是絕對性、後者卻影射光速不變是相對性。論說自我矛盾,怪不得愛氏始終沒辦法建立統一場論(Unified field theory)。他固然堅守西方文化特質,又秉持內在上帝(Immanent God, 猶太裔斯賓諾沙的神學觀)思緒,其要旨:自然法則(內在絕對)  = 4D時空連續體 + 物體 + 相對性原理(因果&局域Locality) + 統一場域(重力&電磁力) + 宇宙常數(Cosmological constant)。宇宙常數有點類似第一推動力,是靜態宇宙穩定運行的因素。

      無可否認,較之牛頓力學,愛因思坦相對論給20以至21世紀時人帶來更大的感性衝擊;但那也僅僅是由於歷史更遞&科學發展腳步,愛因思坦時代距離你我更近,震撼因此更大而已。若把眼光放在他們倆各自的治學功力&學理統一性方面,愛因思坦是遠遠不及牛頓的。一些西方人尤其很多中國人思考不周,都錯把愛因思坦給誇大了

      至於量子力學拉開的,接近一唯物的、自因的、沒有上帝(扮演第一因)的宇宙。量子力學它完全出于實驗與觀測的結果,其要旨:自然法則(唯物模型) = 物質宇宙(量子跳躍) + 微觀粒子 + 量子論原理(機率&非局域Nonlocality)  + 微觀作用力(按:量子場論的基本粒子&基本力已非正統屬性) +  物質零點能(自因)。它是一經驗約定的論說,違背西方文化無機圖像的精義。西方學界一時四顧茫然,難怪愛因思坦對之大加撻伐,哥本哈根學派成員也為之困擾不已。後來多位物理學大師,eg 費因曼,還講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;這當然不是講不懂它表面上的公式定律,主要是講不懂它深層的量子行為如何轉成姿彩世界!

      所以,請問中國人無機vs有機你知彼知己嗎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