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

中醫的科學革命(二)

淺談中醫的科學革命 .......... 


 2.中西醫之分:宇宙觀&方法論



小時候生病,看過中醫,醫生會用手指搭在手腕處把脈,再給好大一包草藥,熬煮成湯液喝下。也看過西醫,醫生是用 聽筒冰冰貼在胸腹,給的是藥錠、藥水(口服液)。蠻深刻 的,一直是這種印象。



及長,兒時印象 轉為個人 感官記憶;理智涉獵,筆者固然不是生醫人士,但也很早便知道一些關於 中西醫的普遍常識,雙方的差異、優劣等,主要:
1.西醫 逕從近代西方解剖學出發,認為疾病是人身器官、组织的某個部位出了問題,eg 病毒/細菌感染or創傷;針對傷病分類,並由相關專科醫生採用投藥、注射或手術等療法來醫治。所以,已知病變、急性病、外科,都是西醫優勢。
2.中醫重視整體診治、求取機能平衡,強化人身 正常免疫系统來抗衡疾病。於是 觀察要點是病況,ie 患者遭受侵害 展現的整體因應狀況;經全盤考量而作診斷,再進行針灸、藥物等治療。通常,病因不明、慢性病、絕症末期,會求助中醫。
現在社會一般觀點,甚至 一些中西醫師本身,也大致這樣認為。 


事實上,中西醫之分,不能這樣子 片面看待兩者殊途,散發不同民族特色,彼此更應該全面地 從文化脈絡,從宇宙觀、方法論來作區別劃分;參閱<表一>,中西文化對照表。國人投身醫學領域 自非少數,卻多未必能某種程度上 瞭解中外文化;一講到中西醫之分,反在精要之處 模糊掉了;掌握不到關鍵點,才導致中醫現代化 徒然流於空言。



 < 表一 > 中西文化對照表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l          l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中  國  文   化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l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西  方  文  化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l
l 文化  l 易傳/四書:心物不二、一體化生            l近代哲學:心物二截、一元/二元(人=物)      l
l   本質l 形成中醫:陰陽五行思想/有機醫學        l形成西醫:拆解&組合思想 /無機醫學           l
l 宇宙  l 易傳/四書:人本、化生、因反               l 近代哲學:終極、存有、演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l
l   概观l 導致中醫 : 陰陽相薄天人相應           l 導致西醫:機械化約論、生物>化學>物理   l
l 認知  l 易傳/四書:综合&內部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l 近代哲學:分析&外部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l
l   方式l 造成 中醫:整體觀&辨證論治                l 造成西醫:局部觀&辨病對症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l
注:1、符號">"代表:化約為
       2 表中一些專有名詞 請參考筆者Blog文章

       3 不論一元or二元,都認為 人身屬)物質(二元論已先分隔 心靈&身體)



 <表一> 顯示,中西文化本質  各自形成中西醫學的理論源頭。中國古代文化,秦漢時期粲然大備,無妨以<易傳>&<四書>為代表,其本質是整體論(1+1>2),透露 心物不二,一體化生 (這在近古宋明理學 更大加張揚,本文 3.<黃帝內經的批判>會深入探討)西方文化近代浩蕩中興,近代哲學頗具先導作用,其本質是機械論 (1+1=2),揭櫫心物二截、 一元/二元(人體乃屬物質) 。文化本質影響 醫學對人體結構的看法,中醫遂為 有機醫學,此即<內經>的陰陽五行思想,西醫則是 無機醫學,執着 拆解&組合思維的人體解剖路線。 


宇宙觀&方法論也深深影響 臨床知識的發展。宇宙概观模式(ie大體框架)方面,<易傳>、<四書>堅持人本 (機體型構)、化生(新新&生生)、因反(因應),導致中醫主張 陰陽相薄、天人相應(有機系統雛形)說辭;而近代哲學堅持終極(基本元初)、存有(心物存在)、演繹(因果),也導致西醫主張 機械化約論(無機系統),生物(人體) 歸為化學,再歸為物理(物質)。認知方式這一方面,<易傳>、<四書>訴求 综合&內部,造成 中醫強調 整體觀&辨證論治;反之,近代哲學訴求  分析&外部,造成西醫強調 局部觀&辨病論治。   

藥 無中西、器(工具、儀器)無中外,其差異 勿需太過拘泥。中西醫之 重大分野,猶如上述,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醫學理論與臨床知識。現代生醫人員,懂得如此區分 就已經難能可貴。但若有人 要據此去推動 中醫現代化,則以上所述 還是遠遠不夠精闢、不夠關鍵;根本無法據此找出中醫的定位&方向 使之起死回生,更甭談中醫的科學革命,敢要促成中醫起為醫學主流!

因此,筆者進一步便要指出醫學的文化意義。而西醫在診療上 也確實發揮其文化優勢,直入 患者人身&外因之線性關係(存有),放眼 外在靜態空間、精究其微觀細末(外部&分析),求因並治因(演繹)。治病依循:解形~徵狀(Symptoms)~病因(因,疾病的 局部外因)。微觀診斷,微觀治療:治病就是治因!


不同的。中醫則憑其文化專長,探索 患者整體身心&外因之非線性關係(化生),側重整體的 內在動態結構、掌握 宏觀性的證候之生命因應氣象(内部&綜和),察應並治應(因應/因反)。治病在治命,依循:識形~症況(整體&病因)~證型(應,證候的 整體&生命因應 )。宏觀診斷,宏觀治療:治命就是治應!

所以,中西醫最重要差別在於  診療之際:中醫治命、西醫治病精闢地、關鍵地表述,則是:中醫治命 就是治應,西醫治病 就是治因。瞭解這句話,中醫起為醫學主流 就有機會了。





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

中醫的科學革命(一)

淺談中醫的科學革命 ..........

1、前言

     明朝末年,中國文化斷層。思潮轉向崇實黜虛,理(儒)學也窄化為人學不只中國思想走不下去,連帶中醫,中算,中國工藝....等都裹足不前。此一崇實進而唯物的觀念,到了21世紀前期 更直奔高峰。

     歷經數百年的 思想滯后,中醫(其他也大致雷同)的理論(Theory)趨於停頓,只有 應用(Application, 指 Practice)方面猶師徒傳承。在近代國際競逐中,這一門歧黃之術 逐漸被狠拋往後頭成為落伍一族。19世紀西學西醫 挾勢湧入,中醫便面臨淘汰危機儘管20世紀末 兩岸(尤其大陸)力行中醫現代化,但成效不彰

     西醫是在西方思想西方哲學下,伴隨西方 理化機電等學科&工技的精進而日新月異,是西方文明中 不可單獨抽離的一個部分。展望未來,西醫也非孤立,也將偕同西方思潮 、科技材料.......等,一起精進。對此國人必須充份了解,認清西醫&西方文化 乃是密不可分是西方文化在治病領域的理性產物。

     21世紀,兩岸持續輸入西學引進西方科技(含西醫),歇盡現代化、 工業化積極西化,致力富強,固然也有助於中醫的改造與再興。然而,豈不知思想是根本,哲理是基礎今天國學四顧迷茫,中國文化仍舊一片焦土廢墟,到處斷垣殘壁。那麼,新中醫理論(甚至基礎理論) 要如何建立 在整個生醫領域中 又該如何定位  勾勒明日願景 則應如何把握方向 

     中國文化 講求心物不二、 一體化生,不幸卻久已斬斷。況且今天台灣世風 輕心重物文化淺碟大陸意識形態更標榜 無心而唯物文化扞格。此般氛圍中,中醫頗難擺脫方士包袱充其量只能在傳統根基上,從事一些整理更正補強等的工作。中國文化苟不能大破大立,以更新更好的面貌 壯觀大興,那將來中醫前景也亮麗不起來

     本文擬由文化的角度來談 中醫的科學革命。當下中醫的科學革命之路 別無他途惟有返身從中國文化的本質 堅毅出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