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

東京的感性與理性

十二月東京,徘徊于感性與理性 ..........


    現代姿色仍見傳統烙印,繁華都市仍呼擁自然的璀璨,十二月東京因此更有她的特徵與魅力。

     灼紅是激昂的楓,黃是平和、恬靜的銀杏,也似乎映照日本人的感性與理性。他們通常表現十足理性,既使眾議院 競選活動12.2開始,放眼 人地事物,依然是為之側目的高度文明。但他們的感性面,卻會急走極端而露出不文明猙獰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照片:東大的銀杏



     美國影人 安潔莉娜·裘莉(Angelina Jolie)執導“永不屈服”(Unbroken)  今年製作完成 近期上映,片中有二戰日軍的不文明行徑、赤裸裸的猙獰;為此,遭到日本右翼人士&軍國主義者嚴厲言詞攻擊。今年,還是南京大屠殺的77週年,但許多日本右翼人士&軍國主義者,對大屠殺一事始終矢 口否認。明年(2015),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,難道他們能說二戰血腥侵略是捏造?是抹黑?

     其實不奇怪,大部分日本人感性底層 仍自認是日皇的永遠家臣、子民, 內心一隅說穿了全都燃燒着右翼人士&軍國主義者的激昂。他們一直懷抱最大屈辱與最大仇焰,從19世記黑船來航、到20世記  二戰潰敗投降、乃至到21世記 猶困在非正常國家;12.14眾議院選舉 執政自民黨獲勝,勢必繼續推動修憲並朝 正常國家邁進。 

     作者也有個人的感性與理性。理性上,我十分敬佩日本文明在各個領域所綻放的精美、嚴謹, 能夠理解他們愛恨。但感性上,我十分不喜他們對二戰的反省心態,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很難跳脫日本二維文化的侷限。

     即使作者家族,也是二戰的受害者。大陸內地且不說了,單台灣 便有花蓮 生母大哥(大舅)被拉去當日本兵,送到南洋(菲律賓)去,歷盡生死。而南洋(馬來亞) 二伯則則被逼換了大把"香蕉鈔"(日本軍票),損失不貲,還算小事;但繼母就非常不幸,繼母父親(麻坡Mr.林彬卿)一家十數口慘遭日軍殺害,只逃出繼母姐弟四個小孩子。

     21世紀,東京的感性與理性 將是如何?希望日本人深深省思!


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

台灣,迅速崩壞了!

台灣,有去無回 迅速崩壞了 ..........



     今年04/28,我貼文 <2014台灣,迅速崩壞的年代>(http://blog.sina.com.tw/chou1946/article.php?pbgid=100158&entryid=639767),指2014年 興許是台灣開始迅速崩壞的年代!

     上週六11/29「九合一」選舉,固然是 茶杯中風暴,輸贏結果也不是很重要;但人心氛圍 卻坐實台灣迅速崩壞的開始,有去無回!

     台灣面臨的是結構性的問題,猶有文化深層的問題,必須大破大立。否則,經濟無方(難題:財富集中)、政治無解(難題:統獨糾纏)、社會無路(難題:文化淺薄);未來,不論誰當總統、誰當閣揆,都無法挽救台灣沉淪厄運!

     再說,國民黨無能、民進黨無賴,都已無法藉由 願景(理想)、論述(政策) 等以正面、優越的存在。更不堪的,還必須靠  互鬥 以維持負面、低劣的存在。政客私心算計,台灣何辜!人民又何辜!

     站上文化高度鳥瞰政經,台正處迅速崩壞;作者在此諍言,也立此存照!



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

台北見證:Mr.王文鍊

經歷資訊產業的興衰,Mr.王文鍊也見證我 進、出產業的曲折,到轉而立言尋夢的一路探索 ............


      近來我Blog中多次寫到舊友,記憶久遠的歲月,更懷念老臉孔;猶藉此回首來時路,記憶斯人尋夢的不屈不撓。

      台北匆匆,認識Mr.王文鍊 眨眼也已30年。前些日子,他夫妻二人 歐洲回來,我就想備酒接風;但他又前往越南,一直到八月下旬才有機會在台北一聚(照片)。我跟他說 要寫些關於他,但他含蓄謙稱:「想想馬齒徒增,到今還沒讓滿意的自己耶,分享甘苦,也僅能私下聊聊」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照片:Mr.王文鍊夫婦(右) 與作者(左)


      不管怎樣,Mr.王文鍊 經歷台灣資訊(現統稱:資通訊 ICT)產業的興衰,也見證我 進、出產業的曲折,從電腦硬體、軟體,到轉而立言尋夢的一路探索(請摻考 <有中國科學這檔事嗎?> 、<立言的志業>)。今天再回頭看PC,早期所謂OEM/ODM等 乃權宜之計。但業者脫離不了加工/製造為大,PC乃至ICT產業步入泥沼、競爭力下滑,誠是 意料中事。去年(2013)底曾跟Mr.王文鍊聊到這點,彼此都有同感,我也貼文略抒己見(指:三篇 <宏碁只有一條路>)。

      今年(2014)景氣回溫,PC市場 稍有起色;然而台灣業者,恐怕是末勢迴光,擔憂支撐難久。未來競爭加劇,面對 軟體、創新、以及智慧化(非單 數位化)模式的挑戰,加上中國大陸擠壓&替代效應,台灣PC甚至ICT產業未必能撐過去!除非,就像我在 <宏碁只有一條路(3/3)一文 強調,懂得打造台灣競爭力,知道如何建構「文化門檻」(注:創新之關鍵),才是勝戰的不二法門!

      十多年來,搜尋引擎(Search engine)是亮點。搜尋運算(Search algorithm)在電腦科學並非什麼高深技術,不過是用戶 個人如何從一堆資料中快速找出匹配(Matching)標的。1990年初,用戶採行搜索工具 查尋多個分散的主機中資料。1995年前後,隨著網路的迅速發展,簡易搜索引擎問世,用戶藉以蒐集網際網路的信息,取得搜查結果。上述搜尋,乃凸顯 用戶個人的優先,經由 個人&網站的連結之搜尋服務,匹配性能 是一指標

      然而 Larry PageSergey Brin兩位Google(1998.9)創始人設計的搜尋引擎,卻不自覺地 散發猶太文化濃厚的社群觀念。異於西方文化以個人為主,其運算法:佩奇排名(PageRank)則凸顯 網路社群的優先,根據網站&網站的相互連結(指:hyperlink)、計算連結次數 來衡量網站(網頁)「重要性」之搜尋服務,依社群地位 即各網站(網頁)「重要性」列出動態排名 是一指標。Google所組建搜尋引擎背後,便隱藏「文化門檻



PSMr.王文鍊 來email,不禁回想我於1990年,曾打算開發腦庫搜尋&心智模擬的軟體產品(具「文化門檻」)。但後來卻意外察覺中西文化之下的不同思維格式,激盪我人生第四次轉折(請摻考 <跟隨者的無奈>)。


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

中、美之間的一條紅線

中、美或可雙贏地探索彼此之間畫下一條紅線 .............


     童年至今,我住處每不遠河海;也就喜歡海水陽光的豐華,也就喜歡生命在一望無際的蓬勃,盡興涵養

     今年九月底,人到日本沖繩群島(即:琉球群島);極目 殘波岬,碧海藍天 白悠悠燈塔(照片)。出世 笑對海水陽光,自在無念;爾後一杯咖啡小啜 以及智慧型3C產品 隨身,又被拉回 入世的絲棼:由香港占中、南海糾紛,到釣島爭議、中、美 對峙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     依傳統特質,日本乃"自然&人" 的二維文化國家;崇信神道(自然神),民族本性野蠻好鬥、桀驁自大、叛逆記仇。但深受"超越&自然&人" 三維文化(近古中國&現代西方)的教化,得以一窺 形而上(超越),有其 文明溫和、謙讓多禮、忠貞順從的一面。人們多不知這種矛盾的緣由,美國學者 露絲潘妮德(Ruth Benedict,1887年-1948年),站在文化的高點,以"菊和刀"(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)的互比來顯像,也算得當。另一美國學者 賀伯特‧畢克斯(Herbert P. Bix),直指日皇裕仁(昭和,1901年-1989年)便是一膽怯機會者(a timid opportunist)&一激越 衝突君主(a dynamic, activist and conflicted monarch)的矛盾為人,在二戰角色是主控而非傀儡("Hirohito: String Puller, Not Puppet",  nytimes.com),印證 東洋的雙重性。

      二戰之後,日本既怕卻又最恨的,是美國。甲午戰爭以來,日本既輕蔑卻又最重視&顧慮的,是中國。反觀中、美之間,就沒有那麼複雜的歷史情結;21世紀今天, 中、美 雖說有修昔底德陷阱'(Thucydides's trap, 即崛起大國與現存大國必有一戰),尤其彼此有"結構性癥結"(請參考:"中國化,21世紀的主流!!(5)"我將稱此為"結構性陷阱" )。惟對峙抗衡不是好事,美國必須理性處理、慎防“遏制中國陷阱”。美國相對走弱,亞太“再平衡戰略"不得不利用美日同盟等,如:聯日制中;可惜,未來受到損傷恐怕是美國。當然, 中、美一旦開戰,美國準會打贏中共(指:中共政權),但終究一定無法打贏中國人(指:全體中華兒女)。美國應該多花心力,是非清楚,是理性處理中美關係,而非放縱日本右頃。也許有一天,當日本成為 完全正常國家,反會想和中國 聯手 把美國逐出亞洲。

      中共代表中國, 但中共一意着眼在 如何維護其專制政權、而非謀造全體中華兒女的福祉。時空變遷,21世紀中國人面臨的新挑戰:是精神的大突破、是思想的大創新中國內地日漸凸顯的困境,指出輕重之路:心智尤重於物質,內在危機更重於外在威脅,中國文化的再造猶重於西方文化的截取中共不顧未來輕重,以為一手黨天下,一手致力 經濟&軍事的發展,就可和歐美一較短長。若單只如此,中共所奮鬥、期待的中國崛起,充其量不過是一蠻族強國;勝利只一時一地 ,欠缺高度文明,最後仍難逃失敗命運。反過來,我也必須告誡;自由民主誠可貴,但自由民主,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!除非中國人先有精神&思想的大跳躍(請參考:"淺談中國社會的民主化"),否則盲目自由民主,可能是倒退的開始。我同情北京六四,但不支持!我支持香港占中,但條件要盡快找出雙贏辦法、適可而止!

     話說回來中共政策特別外交必須謹慎&靈巧!撇開血淚歷史,西方文化倒是一淵博浩瀚、可以誠意善意面對的三維文化。美國“再平衡戰略" 固然是以攻為守,目的在積極防禦。中共講 "核心利益 ",何嘗不也是以攻為守,目的也在積極防禦。那麼,中共應該好好推行"遠交近守",別讓人誤會成"遠交近攻",或"遠攻近交"甚至"遠攻近攻"。中國崛起的明日戰略空間為何?中、美必須坦誠相對,雙方(中共無妨主動一些)或可雙贏地探索彼此之間畫下一條紅線以內,中共可守其核心利益 ;以外,美國仍可維持其超強地位&全球平衡 區域安全。






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

大馬華人的逆境&再起 (三end)

大馬華人(馬來西亞華人)因定位錯誤而尷尬存在,一直是二等公民 .........


      21世紀,講求 e化、智慧化、跨國化。世紀爭勝中,舊日社會對祖籍國籍的執着&依靠,已經退色。

      何況,主權(國家)的概念,早就受全球一村 及國際/區域組織(如:歐盟、亞細安、亞細安10+1)的侵蝕。21世記充滿多變、流動、轉折,主權(甚至國家)說到底也只是個概念,沒具多大實際作用,且早已逐步被跨國性協商、妥協的共識,甚至由強權(尤指文化強權)所取代。

      再說任何一個人的成就,一般都不會因他/她祖籍國籍 而有太大影響,主要更在其文化烙印。誰是人生勝利組?主要還是文化決定,端賴他/她的擅長語文能力(涵蓋語文力&表達力、邏輯力、思想力 )、智識技術、哲思形態、情理觀念、習俗言行 .......等。鮮明文化烙印,當然孕育自一文化體系;而這文化體系,既是他/她身心的終極寄託,也是他/她的文化屬籍,才稱得上是祖國

      17,18 到20世紀,全球只有二個世界:強權的 西文世界(英文為主),&邊陲的 其它世界(日本、中國等)。許多星馬華人,他/她所擅長語文、智識技術、哲思形態、情理觀念 ......等,都來自西文世界。所以,他/她祖籍雖是廣東、福建、或其它,國籍當然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,但他/她祖國(文化屬籍)不折不扣卻是西文世界(尤其新加坡一些華人政商精英,可說貴為 新加坡特等公民)。日本 一心想要脫亞入歐,殊不知新加坡從來便是西文世界在亞洲的一個城市;白色內心,而她黃色外表 華人臉孔又能吸引許多華人資源(eg:資金、人才 ... )。20世紀後期,新加坡因此躍為南國礎翹,甚至21世紀猶能兀立不倒(但恐怕撐不到22世紀)。

      21世紀是大轉折,中西文化歷經激盪數百年,鐘擺盛衰迹象已見端倪。以後 ,全球逐漸分為三個世界:強權的 新華文世界 、西文世界(英文為主),以及邊陲的  其它世界(其它亞、非等)。那一鮮艷耀眼的 新華文世界,必然奠基在一 極具文化動力的嶄新中華文化體系之上;那就必定是一個文明、先進、各方景從的富強&前導之新華文世界也必定是一個思想超群、科學尖端、 藝術創作澎湃的創新&卓越之新華文世界。那一新華文世界, 極其绚爛璀璨,絕非目前 中國大陸或台灣 的人文內容所能達到 ,也非目前香港或星馬華人所能想像。 那一新華文世界預期俾倪全球、開啟人類新紀元,肯定會在21世紀風雲中,煥發崛起

      大馬華人必須突破舊日束縛,他/她祖籍也許是廣東、福建、或其它,國籍固然是馬來西亞,但他/她祖國(文化屬籍) 一定要是 新華文世界(有人當然還會繼續迷戀其西文世界)。 他/她所擅長語文、智識技術、哲思形態、情理觀念 ......等,主要來自新華文世界單從經濟面來看,新華文世界是全球十多億華人(集中在兩岸四地、南國&東亞),共同建構的一個跨國華人大社會,也是一以中華文化為平台、以中文為媒介語的國際性十多億人口的廣大市場。特別在藝文&影音、科技&學術、研究&發展 ......等領域,只要他/她具有中華文化為背景、中文&專業兼備,尤其21世紀正值網路普及、通訊發達、心力掛帥、軟實力興起的時代,他/她絕對可以在其中成為活躍一員。

      不管他/她生長何處,也許是東馬一個魚村、也許南馬一個偏遠鄉下......;但只要能唱一首中文好歌、或寫一本中文好書 ......,都可以成為廣大市場的寵兒。不管他/她暫時落腳什麼地方,只要中文、技術、知識、行銷能力......能滿足市場需求,就可跳脫馬來西亞種族歧視魔咒,甚至隨意在港澳台、中國大陸某地、亞細安某國,工作任職 或設立公司 ,而機會、資金、人才等, 也會聞風麇集而來。亞洲週刊 二十三卷二十四期(2009-06-21) 也曾介紹多位類似這樣子的大馬華人,在藝文,在影音,在科技......,發光發熱。這樣子的大馬華人,將來,不只幾十或幾百個,甚至不只千或萬個,而是幾十萬之眾;他/她們力量足可影響整個區域,大馬華人浩蕩再起

      依目前趨勢,很可能到22世紀 便夢想成真(大馬華人夢)!他/她們具有深厚中文背景(多為獨中畢業並獲得中文為媒介的大學文憑),在政治上必然扮演馬來西亞關鍵角色;而在經濟尤其文化上的力量,猶是那一超越性、 擴散性、  多極性的新華文世界 之重要一環。相對馬來人皆為一等公民,大馬華人 因其祖國(文化屬籍)是新華文世界,他/她遂躍為特等公民

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

大馬華人的逆境&再起 (二)


大馬華人(馬來西亞華人)因定位錯誤而尷尬存在,一直是二等公民 .........



      在中西文化 世紀互動的大時代背景中,大馬華人更因無奈的定位錯誤,而彷徨無措、尷尬存在;數十年來,一直都是大馬的二等公民。

      少數大馬華人,包括老一輩華人和一些受到中國大陸崛起 所鼓舞的年青子弟,感性地認為中國大陸是他們的祖國(從祖籍看似乎如此),是他們身心的終極寄託 。但我必須講, 他們的想法是錯誤的

      大部分則認為,馬來西亞才是大馬華人的祖國(至少國籍來看好像如此), 是他們的身心終極寄託 。然而,不必由我講什麼,殘酷事實恰好證明,他們的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

      1957年馬來亞獨立,許多華人就敞開心胸,忠誠地想要融入這一熱帶國家;那時華校多首華語歌曲,正可以反應華人的殷切期待:「我們的家在馬來亞,我們愛家,我們愛馬來亞..........」、「我愛馬來亞,我們的家鄉,膠林錫礦、椰風蕉雨,壯麗的山河..........」。多元文化之下卻種族問題糾纏,馬來人至上(Ketuanan Melayu)步步進迫;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,1969年五一三事件之後,政府終於公開推行種族歧視政策,大馬華人徹徹底底淪為二等公民。

      政治都靠造言編織,馬來人說是馬來西亞的主人或特權者(tuan)即一等公民;而大馬華人不過是外來移民,荷蒙馬來人恩賜,通過承認憲法第153條規定的土著特權方獲得公民資格。非常遺憾,大馬華人本要忠誠地擁抱馬來西亞,但馬來西亞卻如此歧視他們,以致華人政經、文化、社會地位 .........等,深陷逆境!

      肇因定位錯誤,不論錯誤地認為中國大陸(或台灣)是祖國、或者錯誤地認為馬來西亞是祖國,才不幸導致大馬華人日益窮窘、處境惡劣。展望未來,大馬華人必須自立自強,毅然從定位錯誤中跳脫出來;勇敢求勝,期能逆轉奮起


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

大馬華人的逆境&再起(一)

大馬華人(馬來西亞華人)因定位錯誤而尷尬存在,一直是二等公民 .........


     多少年來,我一直追求作為一個中國人

     但我所謂中國人,意指贏的中國人,更是從文化涵義 而非單從宗族概念甚至法律界定(國籍)來看。

     這樣一個光彩奪目的中國人,他/她肯定 出自一個極具文化動力的中華(中國)文化;那就必定是一個文明、先進、各方景從的中華(中國)文化,也必定是一個思想超群、科學尖端、 藝術創作澎湃的泱泱中華(中國)文化。

      可惜今天,手拿中華人民共和國(或港澳特區)護照的,猶不像 贏的中國人。我很高興,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把貧窮、落後的中國大陸 逐漸打造成為富強國家,未來20,30年尚有頗大發展空間。無奈受到政經結構、意識形態等所困,想要突破並躍為贏的中國人仍是很不容易之事。中華民國(台灣)曾經一度興盛,可惜卻已走在下坡路段,持有其封面加註「Taiwan」護照的,也不像 贏的中國人。南國(尤其大馬)灼熱,國籍護照背後的排華印記,重點是大多華人逐漸已成文化棄兒,更不像是贏的中國人

     不管怎樣,贏的中國人終究會在21世紀風雲中,煥發崛起。基於相近的人文背景,全球十多億中國人(主要是亞洲 並聚焦在兩岸四地、南國乃至東亞),油然形成一過不分國籍的跨國泛華人大社會。單就經濟面而言,則是一以泱泱中華文化為平台、以中文為媒介語的國際性十多億核心人口的廣大市場。贏的中國人自當活潑扮演此一跨國泛華人大社會的主流。

     大馬華人在過去數十年中,因定位錯誤而尷尬存在;政經以至文化都陷入逆境,一直是大馬的二等公民。未來,大時代浩盪,參與 贏的中國人,大馬華人方能逆轉再起!



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

Mr.林忠直,兄弟傳奇!

傳奇中 相挺半生,遙念中 兄弟一世 ............


      最近在Google Books 看到拙作<世紀大預言>(風雲時代,1995)的介紹,一位不知名朋友把該書序言部分,節錄貼出:「... 海外林忠百李迪偉以及國內王文鍊三位先生,這幾年諸多照應,不勝感激 ...」。

      林忠百林忠直之誤,是那位朋友key in錯了(我手上也沒這本書了,還是原文有錯?),在此作一更正。1990年前後,有一段時期,我多次來回星馬KL每是Mr.林忠直接我;去新加坡,常會勞駕Mr.李迪偉回到台北,麻煩Mr.王文鍊之處不少。爾後,<世紀大預言>一書出版,提筆序言,特向他們致謝!

      講到忠直,對我而言,既是兄弟,也是傳奇。1967年秋,忠直從南國KL循人中學,到台灣蘆洲僑大進修。那時候,我也初到僑大,正想匯集一批華人青年志士,相約相助;未來在大馬,還可自組或加入政黨,至少也可結成華社一股堅強力量。在僑大,忠直跟我不同班、也不同寢室,彼此無從熟悉;但幾次擦肩而過,欣賞他南國少年不怕事的英姿,希望有機會結識他。

      有一天晚上,我主動去(好像跟我同寢室Mr.李亞堅也去)第6寢室找忠直出來(他和Mr.王國泉等人住第6寢室),一開始他還以為我是來挑釁的。兩人站在暗夜樹下,氣氛原本有幾分僵硬;而一聽到我表明來意後,義氣相投,他很爽快就答應說好。從此他與我,在傳奇中 相挺半生,在隔海遙念中 兄弟一世。得友知己,人生已經無憾!

      1968年,忠直和我分讀台大農藝系和畜牧系;並且我很快就介入大馬同學會活動,他也積極協助處理同學會公關事宜。1972年7月,他和我相繼離開台灣回到大馬;1973年9月,他和我又次第遠赴英倫,再求深造。留期間(照片一:眾友掠影Trafalgar Square),忠直由農轉商,和迪偉一起就讀海威科姆學院(High Wycombe College,據悉現併為Bucks New  University)主攻行銷(Marketing);1975年夏,他倆同時獲得研究所碩士文憑資格,返回馬來西亞。我則於1978年春回到台灣單飛尋夢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照片一:眾友掠影Trafalgar Square (London)
           (最右:林忠直 、 最左 :作者
           中間三人由右而左:李迪偉、李亞堅、尤注岩)


      由他祖父到父親所建立的運輸產業,難贏土著特權(Bumiputra 或 Malay privileges);在大馬華人逆境中,忠直家族的運輸生意的確不易發展。身為家中一員,他必須肩挑守護家族的責任;英國回大馬不久,先是任職百貨公司經理,隨後又陸續在幾家大馬盛名食品公司擔任高階主管人員,投身業務工作。立業成家(照片二:當年二對年輕夫婦),老老幼幼、兄友弟恭,不愧林氏好子弟。數十年經歷,人也由輕狂而沉穩,到今天,忠直已是大馬商場一位成功專業人士(professional)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照片二:當年二對年輕夫婦
            (由右而左:林忠直與李迪偉二對校友夫婦)


      依然我仍幾分輕狂,因此更佩服忠直的收斂又幹練。盡管他低調自謙:「已快70了,還是一事無成,原有抱負都已放棄」。不過這兩年五、六月天,我行程KL忠直等晤面(照片三:2013年漫步在KL布城);把酒共歡,笑談中看得出他「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」,千里之志不言可喻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照片三:2013年漫步在KL布城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由右而左:林忠直與作者)


      專此祝福他,Mr.林忠直,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!





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

李迪偉的精彩(二)

在他身上,看到老一輩華人奮鬥的故事,也看到新一代華人的轉機 ............


      迪偉是一"拼將",敢拼、能拼、會拼.........!在馬來西亞華人逆境中,依然打拼出一片自己天地;演活華人奮鬥的故事,也守護一家幸福(照片一)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照片一:精彩全家歡笑


       祖籍廣東潮州潮安、1947年出生柔佛州小笨珍(Pontian Kechil,Negeri Johor)。童少在笨珍培群中小學校求學,高中則畢業於新山寬柔中學,繼之負芨台灣就讀政治大學企管系。1972年又赴英倫深造(兼工作),在倫敦侍了二年半(照片二),獲得研究所碩士資格(High wycombe University),返回馬來西亞。


照片二:年輕Mr 李迪偉夫婦倫敦一角


      熟識迪偉,是我在大學時期,參與大馬同學會事務;當時他跟Mr 林文虎、Mr 李亞堅等,一起處理學生機票。而英倫研究所之後, 他1975年回馬來西亞,我則於1978年回到台灣,不懈尋夢;無奈分道,拳拳彼此隔海祝福。走過是痕跡, 在台灣、在英倫、在星馬,時常有我和他見面言笑點滴;數十年韶光荏苒,卻不散是一生交情。


      英國回馬不久,迪偉擔任旅遊公司市場經理;大概一年後出來創業,從日本進口紡織機器生產塑膠草蓆。創業艱辛,但迪偉"拼將",仍然克服生產&市場的困難,叱吒產業10數年。爾後,大環境丕變,塑膠草蓆技術層次低,競爭者日多,利潤愈來愈微薄。大馬非工業先進國家,塑化生產要往中上游發展業條件不足;迪偉看到食品等較具產品差異化的特色,有助競爭力與品牌形像,何況民以食為天,實在值得投資。

      殊不知,創業艱難,轉行尤不易。剛轉行,迪偉是從台灣進口植種豆芽機,種植豆芽。一轉行就跌的很重,他對產品、市場、種植等未盡瞭解,連續經營二年,損失超過百萬馬幣。憑著"拼將"毅力,迪偉潛心研究食品加工,1991年從小規模做起, 一段時間後才設立一間小廠,生意也慢慢上軌道,前途樂觀。到1997年碰上了股災,工廠正面臨轉型卻又急缺資金;惟因極具利基(Niche),便被上市公司收購旗下並由他管理。

      沒有後顧之憂,讓"拼將"迪偉一展其才;蒸蒸日上,工廠至今可說是一日千里。這十年裡,業績從每年七百萬馬幣,成長為每年七千二百萬馬幣。事業有成又上下齊心,非常亮眼(照片三)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照片三:峇厘島2014.5.15員工旅遊


      一路走來,無比精彩。迪偉自稱:當中的曲拆超乎想像 而結果還是美好,也深有體會只要不放棄 便行行出狀元。

      放眼未來,迪偉不像我大膽談夢。他總自謙說:活到這把年紀還要什麼夢,每過一天就是紅利多了一天,掌握每得到的一天,才是實際;講敢拼、能拼、會拼,就把拼的精神留給下一代吧!

      迪偉,果然精彩好樣的!



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

李迪偉的精彩(一)

在他身上,看到老一輩華人奮鬥的故事,也看到新一代華人的轉機 ............



    6.8日,才跟 迪偉在KL揮手告別;6.27日,又跟迪偉在台北會面。

    月初(6.2)新山(JB),迪偉想邀吃海鮮,卻因我行程緊迫取消。華燈台北,迪偉跟我都是大塊肉、大碗酒的人,我便訂位精彩火鍋相聚。一來, 精彩有海鮮、肉......等百匯( buffet),還可加點帝王蟹,足以抵新山之憾。二來, 迪偉一生精彩, 我想以精彩二字贈送,讚他過去精彩並祝他未來更精彩(照片一)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照片一:一生精彩


    南國的華人(作者筆下中國人,都指廣義中國人含華人),迪偉很具中國人精神;在南國的華人面臨定位困境中,他得以保留特色。南國華人裡面,講錢,他不是非常非常有錢;講勢力, 他也不是有非常了不起政治地位。但是,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南國華人的新希望,也看到南國華人的新挑戰。我作為一個朋友,非常高興。

    迪偉到精彩火鍋時,將近8點,人也半醉。他從台南搭高鐵北上,就已開始喝酒;不讓我一人獨飲,又舉杯相陪(照片二),真沒話說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照片二:豪飲相陪


    他6.28日離台,留下一瓶18年威士忌;相約另日台北、KL,或.... ,眾友來集 笑傲再飲!



PS 剛接Mr李迪偉email,推崇南國華人的榜樣應以Dato王順和 為楷模 (Mr林忠直 也多次如此說);自稱一切生活與奮鬥的曲折 有時是不為人所知只有自己默默耕耘但是結果還是美好的


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

涵養明日生命紅利(Bonus)

明日生命紅利,笑談之、揮灑之、涵養之 ..........


    炎熱新馬(or星馬新加坡又稱星洲) 之行,調理身心,也會晤老友。

    新馬多位老友,都是一生至交&兄弟。老友見面,談的有老的故事、有近況、還有時事...... ;此外,添了一個新話題,那就是:生命(Life)。

    有人抱病沒來、有人一時聯繫不上、有人......,6.7日在吉隆坡相聚,見照片一,依序(由遠而近、由右而左)是:Mr林忠直、Dato王順和、Mr沈格吉、Mr李迪偉,&作者 共五人。6.6日,Mr 尤注岩仍逗留,次日一早握手離去,見照片二,由右而左為Mr &作者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照片一:笑談明日生命紅利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照片二:握手將離去


     學生時代,他們是風雲人物;今日顧盼,他們又是成功人士, Dato 更是佼佼者。但歲月勝刀,大家年近70,一轉身已一世人。每天一早能夠睜開眼睛,不啻賺到一天 生命紅利

     依歐美心物二分,講「抗老」都是假的,難以改變你我外觀及器官衰老趨勢。尤其腦部,40歲起腦細胞就日漸凋零,原本200億個,到60歲便快速減少,腦力就日漸衰敗。大腦其他部分,也隨年齡增長而弱化。

     站在生醫角度,西醫治病,中醫治命。然而,中國 心物一體之路斷裂,致使中醫連治病都力有未逮,遑論治命。惟有找到 心物一體之鑰,以心御物,增強腦部;大腦是心智中樞,心物聯動,才可跨「抗老」進階門檻。

     女性無不希望「凍齡」,這是極其困難。娘家人Ms王秀卿見照片三,跟大夥兒相若;風姿不減當年,難道有妙方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照片三:風姿不減當年

     5.31日,我人在新加坡;老友相聚,見照片四,依序(由右而左、由遠而近)是:Dr翁國和夫婦、Mr蔡逢洽夫婦、&作者。我與他倆同是麻坡中化中學畢業(1965),那是南國一僑校。記得1979-1980年,作者任職工研院多次與國科會 Dr何宜慈 副主委見面。一日,副主委宴請我&工研院同事,還有好幾位清大、交大等學人;席間閒聊,多是台北建中畢業校友,聽到我說麻坡中化,同坐一臉問號。

           照片四:回首麻坡中化


     五月底臨行當天,Mr王文鍊夫婦 台北101請我,見照片五;他倆六月下旬歐洲歸來,我期盼可以準備一杯水酒接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照片五:台北101美食






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

亞洲的挑戰:贏的中國

亞洲的大挑戰,是一個贏的中國 .........

 
     21世紀亞洲(or世界)的大挑戰,不是世人要怎樣子面對、應對贏的中國;而是一個贏的中國,要怎樣子耀耀誕生!?
 
     一個贏的中國,必定是一個極具文化動力的中國,那就必定是一個文明、先進、各方景從的中國,也必定是一個思想超群、科學尖端、 藝術創作澎湃的泱泱中國。否則,徒有經濟生產與軍事武力的強盛,卻沒有深厚又活潑的特有文化;則強盛難免虛有其表,終究侷限於一時一地。
 
     那麼,一個贏的中國要怎樣子誕生?
 
     問題的解決,關鍵在中國人自己,在中國文化自己的浴火騰飛。所以,焦點乃繫於中國文化要怎樣子進行內部改造,找出那一把勝利之鑰
 
     清末以來,中國深受船堅炮利之禍,就開始有富國強兵的夢。大陸即共產中國,她今天講的中國夢,大致就是延續清末而來,採西學 、製洋器,力行現代化(西化)以富國強兵的夢。這,實際上是中共統治階層&菁英分子的夢;美國夢指的是美國庶民的夢,一般人民追求幸福的夢。
 
     共產中國致力建設現代化富強中國是沒有錯,但並未本質上發揮中國文化優點,未能掌握勝利之鑰此非上上之策,絕非贏的中國!萬一,富強中國卻欠缺文化,淪為蠻族中國,最後反是一輸的中國
 
     台灣早就不敢、也沒能力做中國夢了。依中華民國憲法而造的憲法中國已殘破,藍營中國可惜是偏安中國綠營中國更是借殼中國,皆非贏的中國島上人民既無共識又沒願景,糾纏空耗,2014恐怕是迅速崩壞的年代
 
     筆者<天的懸念>着眼中國文化的大破大立,也由此一探 贏的中國怎樣子誕生!

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

2014台灣,迅速崩壞的年代


灰灰暗暗,2014興許是台灣迅速崩壞的年代 ..............



     週六(4.26)午後到故宮參觀艾雪的魔幻世界(The Enigma of  M.C. Escher)畫展,碰撞我感覺的更是艾雪在二戰後對人類社會灰暗的突出。

     下午回到市區,博愛特區多處架有拒馬,人車行色是台灣近有的憔悴。四點多,風雨交加,看去數不清陰沉;台北車站一帶,顯得冷清、疲憊、荒謬。我灰暗感覺更濃烈,心頭起陣抖嗦,2014,難道是台灣迅速崩壞的年代!?

     現況不佳又前景不明,人心不安,社會分歧對立而動盪是免不了。

     社會動盪,如果因此激發正能量,找到未來發展方向;縱使有對立、有撕裂,也能逐漸平息消弭。這動盪既是歷史前進必然過程,是好的。可是倘若社會動盪,一直陷在負面反對,無法產生積極效果 ;找不到新方向、找不出解決方案,則社會勢必走向崩壞。

     當初五四運動,喊出民主與科學,激發了正能量;也影響台灣數十年標榜倫理、民主與科學,一步一步開創出經濟&政治的美麗版圖。1989年六四事件,訴求自由改革,也激發了正能量;天安門的血沒白流,為大陸改革開放劇增社會火力 。然而,清末義和團甚至中共早期紅衛兵,都沒有建設性知行,無法激發正能量;徒然陷在破壞、反對之中,以致社會走向崩解。義和團是引發清朝覆滅的負面最後一根稻草,而紅衛兵則變成是毛澤東權威瓦解的負面最致命一筆帳!

     由文化鏡頭剖析,台灣近年來頻起的社會運動,無力指引更美好經濟&政治願景,已經不能激發正能量。灰暗社會,灰暗未來,我真擔心,2014是台灣迅速崩壞的年代!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

知生而知死、知人而知鬼神

生死/鬼神大哉問,是生命奇蹟的第一步 ............

~~~ 非常抱歉!個人實驗忙身,無法允諾外界寫稿、研討、演講等邀約 ~~~


知生而知死知人而知鬼神,這句話就已洩露了些許天機。

那麼,是什麼?生死是什麼?鬼神又是什麼?

大哉問。然而,倒應該先探詢、先了解,生命是什麼(What is life?)?

猶如,先了解力學,才懂調控砲彈投射;了解原子核子,才懂研製電磁、核彈。能夠了解生命是什麼,才懂得超越生命、回答生死/鬼神的問題 。

經驗科學(內驗&外驗)是王道,面對生命展現為"整體、動態、與主動"的開放系統;若循目前生醫領域的手法,側重外驗(指:循外在&分析之途徑),看到頂多只是生命現象(生理物化)。

生命的演進, 是宇宙最雄壯謳歌 。 綜觀生命的億萬年一路奮鬥,卻也曝露生命未解大矛盾。

生命燦爛!然而主觀求、求恆久,總歸死亡。客觀競逐完美,總是殘滅。盡管進化(evolution)機遇,總有熵增原理(the principle of the increase of entropy)。

其實,科學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。復以內驗管道,極盡生命大堅固本質之體察;勿庸置疑,必能化除矛盾,創造生命大奇蹟


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

"以心御物"假說(Hyp​othesis)

個人"心物一體&以心御物"經驗,供讀者們參考 .............


今年在台北過農曆年,難得天氣出奇好。陽光明媚,一直到初五才轉陰小雨。節前事務忙身,趁此初五迎財神日子,給親戚故知、院校師友拜個晚年,祝福馬年順利健康開心。

以下便是一封寄師友e-mail,拜年之外,跟大家作一"心物一體&以心御物"的經驗交流。心物西學用語,宋明理學稱為理氣(暫不細分/之別),是未來新科學的鑽摩重點,也在我Blog貼上,謹此跟讀者們拜年並提供參考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各位師友:


大家好!

值此初五迎接財神,特給大家拜個晚年。祝福馬年萬事順順利利,身體健健康康,每天開開心心

春節前驗收一年實驗成果,有一些個人經驗,想跟大家共享、共勉一下

記得我五十多歲時候,生理血氣漸衰,難耐風寒。像一些中老年人,冬天睡覺都要戴帽,不然就會頭暈頭痛。

那當兒,我探究中國文化,知道其精義在"內部&綜合",主張不可化約的整體,強調心物一體。中國文化數千年來固然賴此存在不綴至今,未來,確可循此發展出更先進、更尖端的新科學

甚至,心物一體之論,猶可引伸以心御物假說(Hypothesis),進而一窺新人類瑰麗境界。近年來,我嘗試落實以心御物,發覺血氣漸可新陳代謝,冬天睡覺已不必戴帽,頭也不暈不痛了。

以心御物,聽來很玄,簡直是超現實。然而,能否又如何支配是西方形上學的一個精微課題,也是中國文化在宋明理學之後,終需面對的一個艱鉅挑戰!苟能心理通達生理,才可彌補現代科學在解剖/分析上的缺陷,並指出一條非解剖/分析的新方向。

以心御物,猶是一個假說。縱使理論可行,應用方法必也多種。大家盡可在同一構念下,找到各自的可行方法。在此,謹將個人小小經驗,寫出供大家參考


恭賀新禧




周哲水         2014/02/04





PS 傳統西學偏向"外部&分析",於平直外世在界中,針對事物力行解析。此乃化約(Reduction),導至心物之分。近代以來,遂有牛頓力學,遂有機械樣板概念與秩序運動形式,遂有船堅炮利。20世紀之後,科學極盡切割,遂有粒子物理,遂有電磁核能

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

宏碁只有一條路(3/3)

PC不死,也不會凋零,只是等待黎明 .............

  
      PC的必勝之路只有一條
 
      前面說的企業法人層次,歐美國家乃現代工商業的先驅,西方在產銷&服務、專業技術、及企業管理等領域,都是全球佼佼者。IBM提供TS電腦(ie硬體+軟體+服務)充當這些領域的作業/管理(體外&體內)工具,更清楚客戶需求也更能作出實質的貢獻。較之日本對手Fujitsu,Hitachi,NEC,IBM張揚西方文化(eg工商領域的強項)優勢,助長市場競爭力,創造了不可取代的獨特性。IBM促成企業法人&TS電腦緊密共生(人機共生),TS電腦因此成為企業法人不可或缺的萬能經理!

      致於在個人層次,西方社會崇尚自由&自主,講求法治、尊守自然秩序。習性頃向獨立,注重隱私;教養採取放任(虎媽Vs羊媽,誰好誰壞先不談),順其自然成長,相信自能理性選擇幸福人生。但每一個人都是從幼小無知出發,面對生活、 教育、社群、知識、職場.........的許多挑戰;一路走來起伏,難免多處空白、脫節、失誤等 。甚至說,個人管理包括個人生活、教養、發展等,從來是西方文化比較弱的一環。如把"公司法人&企業經營"拿來對照,將發現徒有理性個人卻無個人經營

      歐美注重獨立個人(individual),能看到的,多屬簡易的個人資料處理(猶如個人簡易EDP)。怪不得,Wintel再也開拓不出新貌,而Apple帶領風潮也不過讓個人視聽更趨靈巧&多面。於是,當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冒起,網際網路更為發達普及,後PC時代(post-PC era)似乎已來臨。缺少超級個人管理功能,則PC僅被看作個人裝備(Personal equipment),用在圖表&文數處理、多媒體、遊戲、搜尋、通訊、or 網購.....等當作一種個人體外工具(盡管軟體已採AI科技)吧了。PC不能進一步還去扮演個人的強大體內工具,人機不共生; PC大戲轉眼唱完,很快便會黯然由主角退為配角

      近幾年引起我興趣,不是Google和Facebook 的成功故事,而是故事(eg 產品)背後的含意。由產品(尤其軟體)常可一窺公司創始人的文化背景,看出主事者的人生觀點Windows是如此,由iPhone更可看到賈伯斯(Steve Jobs)個人主義&自由精神的追求。不同于西方文化彰顯獨立個,而從Google和Facebook 則可見猶太文化深厚的個人(also家族)&社群觀念Google的創始人是猶太裔,由社群成員到任何目標對像,網路搜尋非但快速遍尋許多國家許多類別(eg 新聞、圖片、圖書、網誌等),猶能列出動態排名。Facebook創始人也是猶太裔,由社群舊識到網路新交,網路交流輕鬆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,克服人際隔閡。

      在此特別指出,IBM的TS電腦(ie硬體+軟體+服務)其實是設一文化門檻,方使當時日本大型電腦(尤指IBM主機Mainframe兼容機)無法像相機、家電、汽車等一樣,橫掃歐美市場。而Google和Facebook 的勝出,不能說是網路or軟體技術,更是介於西方文化(獨立個人)與猶太文化(社群觀念)之間的文化門檻發生作用Microsoft或Apple主事者,在歐美家庭長大,強調個人、強調隱私、強調公平合法等,是很難在第一時間會想到類似的創新構思(eg 佩奇排名PageRank)。
 
      華人/儒家文化看的則是個人&社會機變,抽象一點講,從格物致知以至修身齊家、治國平天下的學用應對 。這又何止個人資料處理?又何止社群搜尋&社群聯繫?應用範圍尚含一人的養成教化、家人的衣食住行、職場的生涯規劃&人脈開拓、庶務的推展&決意等種種的個人管理現代社會不只公司競爭,個人同樣競爭激烈,優越個人管理仰賴具有整體個人經營機能的理想PC,形成理性個人&理想PC共生模式(人機共生)理想PC必是一套個人智慧系統(Personal intelligence system),賦予強大人工智慧,兼為體內工具&體外工具;以自動處理資料,主動提供資訊,聯動解決生活、家庭、社群、健康、教育、安全、&知識....等問題,為一超級個人服務專員!

      日常中,一部智慧PC(具有理想PC的許多功能)堪稱足夠。透過網路,穿戴裝置&行動裝置(智慧型手機為感應&互動的中心)+智慧PC&智慧家庭產品(智慧PC為控制&管理的中心)+雲端平台(PC廠商為服務&統籌的中心)的三角關係有機配置連合提供硬體+軟體+資訊(ie硬體服務+軟體服務+資訊服務注意可提供資訊eg 個人/家庭的安資訊),共同造就一智慧實效的超級個人服務專員。台灣PC廠商eg 宏碁(或Asus,甚至HTC等)只有走這一條路,掌握華人文化優勢(切記:文化優勢至今尚存則必有其市場價值,而創新洞察力最好在文化優勢中滋潤)轉而率先開發成功商品,漂亮&主動出擊。
 
      惟有這一條路,敢作前導者(Leader),攀登世界No 1。那麼,台灣PC甚至整個ICT產業才有競爭力,建構文化門檻,才是戰勝聯想三星HP等的不二法門!

      今日,PC仍僅是個人裝備,真正PC(至少像智慧PC)還沒誕生,則又何來後PC時代!?智慧的個人/家庭市場還在緊鑼密鼓,諸事正起頭。也許經過一段時間,網路及雲端成熟;無線、無限、更無現(現貨、現場、現實......),雲端虛擬智慧PC更具經濟&RAS (Reliability,Availability,Serviceability),後PC時代才會蒞臨!!
 
 
PS 
1. 意外成為宏碁股東,再說我對PC(乃至台灣經濟)久有不同看法,故而隨筆略抒己見。
2. 如能配合一實擬虛境(Real virtuality)試驗,智慧PC有機配置的市場火力更強。
3. 本文純屬筆者一向個人感想,若有引述,務請注明出處。


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

宏碁只有一條路(2/3)

PC不死,也不會凋零,只是等待黎明 .............


     台灣身為產品/產業跟隨者(Follower),難有洞察力。況且,電腦乃人工智慧機體,其意義遠超任何 僅是作為人們的體外工具的製品;它是史無前例的傑作,還可足以 充當人們的智慧性(eg 記憶、計算&邏輯、推理、決斷、知識.... )體內工具。苟無透徹明瞭,豈有洞察遠見?

      體外or體內工具,是指在體能or智能方面,可助人們達成工作的器具。絕大部分實物工具,都是體外工具從家居&戶外用品到各行各業的器具設備,從個人配備到國民的運輸、電訊,等等。隨着人類日益進步,體內工具也從昔日符號體系到現今躍為電腦。而軟體/資訊的意涵,更在助成/凸顯電腦有效發揮其智慧性體內工具的價值

      這點,我三十多年前就曾數次提醒產官人士,甚至1989~1990年,斷定PC也朝"人機共生"(Human-computer symbiosis)趨向,本人還準備全力投入軟體開發(see <跟隨者的無奈>)。可是,我卻也因規畫AI軟體,構建心智模式,進一步看到自己的人生使命(see <中國科學革命宣言>, <第五科學革命>,台灣商務),最後反而淡出資訊產業(see <立言的志業>)。扼腕是,台灣政府/業界始終把PC(還擴為ICT)產品全都視為體外工具的製品,就像成衣、鞋帽、家電等,擺脫不了加工/製造為大的心態。我當初淡出資訊業之時,就曾預言PC困境,果然不幸言中。

      二戰前,美國原是許多工業產品的製造大國,eg 鋼鐵、機器、石化、汽車、電子等。這些,都屬體外工具製品or材料,可取代性(勞力密集如紡織,可取代性特高)。 戰後,先是日本、接着亞洲新興工業國家,勵行出口替代,相繼取代美國成為工業產品的生產重地。汽車工業是一明顯例子,尤其19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,通用(GM)、福特(Ford)、克莱斯勒(Chrysler)萎靡不振。曾是世界汽車工業之都,也是美國驕傲的汽車製造重城底特律(Detroit),竟在2013年7月18日宣告破產。

      反觀電腦巨人IBM,卻一直雄居產業霸主。IBM早期把電腦視為電子資料處理(EDP)的商用體外工具在1980年代末到1990代初面臨劇烈競爭,也一度陷入虧損。當時,除了傳統電腦公司(eg Burroughs,CDC,UNIVAC)外,前有製造IBM 主機兼容機(eg Amdahl,Fujitsu,Hitachi)的搶奪,後有小型電腦(eg DEC,Wang,HP)、工作站(eg Sun,Apollo,Apple)以及PCs 的蠶食。IBM審時度勢,轉而發揮電腦扮演體內工具的角色,提出完整解決方案(Total Solution, 我稱之TS 電腦),成立全球服務部門,強化軟體支援;造就不可取代的地位,終於擊潰對手。

      一般人看到IBM將硬體、軟體及服務結合成一個完整解決方案,便誤認"硬體+軟體+服務"本身就是致勝秘訣,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。IBM致勝關鍵其實是,TS電腦(ie 硬體+軟體+服務)彰顯了商用體內工具的成效,並在更高戰略層次上吻合"人機共生"(法人-TS電腦)而這條路主要是給"法人&商用"而已。依我經驗,當時IBM主機硬體既非最強,作業系統(OS)也非最好;到今天昂然一支獨秀,確是深得"人機共生"三昧。 台灣政府/業界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跟着講"硬體+軟體+服務",只落得喊空口號吧了!

      那麼,PC的致勝之路又是怎樣子呢?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待續.........



PS 意外成為宏碁股東,再說我對PC(乃至台灣經濟)久有不同看法,故而隨筆略抒己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