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

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

人類最美的生命故事

最美的生命故事  ..........


杭亭頓(SP. Huntington)講的"文明衝突"只是看到文化的表象;然則,文化深深 深幾許,世人知否?

中、西文化的精深之處 具有相反相成的驚艷。可嘆的是,今日大家只見二者"相反"卻不見其"相成",只發現彼此的衝突矛盾、卻不曉得雙方 融和統一的浩瀚。殊不知,如果能把中、西文化的形上領域加以貫通,勢必洋洋寫出 未來人類最美麗的生命故事。

傳統西方主流文化乃以「上帝(終極)」為依歸;憑藉分析事物 來尋求"真"理,講究理性思辨,循此探索自然法則(機械論)、主張 人(自然人,暗喻"個體")生而平等(傾向"個人"主義)。

反之 古代中華文化(儒家為主流)則以「人」(社會人,暗喻"群體")為重心;著眼不分的整體事物之所以存續、歸納出了"善"的道理,秉持正面態度與系統思維(有機論),並提出倫理親等的社會規範(帶有"集體"主義色彩)。以上可參考中西文化比較表如附

今日,世界進入亂局,危機四伏!我們必須汲取西方的存有不滅理念、再融入中華文化的化生不斷之觀點中,重新來詮釋 "天"(上帝)、"地"(宇宙)、"人"三大範疇。打破束縛,跨越歷朝儒家"性命"之說;"性自命出",站在宗教&科學之上,專注對""(以至"")的根源課題去深切探究。彰顯現世的"存有+化生"意義,指出"人身"是ㄧ化生機體、而"人命"既是存有又在化生,為人類找到新方向。

實際上,中、西文化的波瀾壯闊絕非偶然,宇宙中早已存在"存有+化生",人類祇是有幸得以恰當摸索並用文化呈現。 21世紀儒者應致力於中、西文化的形上貫通,以求融和統一;突破性卻也是必然性去建構:融存有入化生,忠實反映宇宙。惟有如此,方能開啟一個兼容並蓄且更為優異的先進文化,為宇宙人生攥寫一個最美麗的生命故事! 

如附:









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

你我有前世嗎?(3 end)

你我有前世嗎 .........?


在古典物理學中,"物質"(Matter)具有質量與體積、是可觀測的物理實在(Physical reality)。但在現代物理學中,由於微觀領域的量子現象,上述物質的見解 已經無法適用。再說大家原本認為宇宙 全由物質組成, 然而近年太空探索的結果卻出人意表;顯示一般講的"物質"只佔宇宙約5%,其他冠以"暗能量"(Dark energy) 和"暗物質"(Dark matter)則分別佔宇宙約27%和68%。

外在大宇宙是如此,那麼內在我的小宇宙(即個人心身)呢?

談到人的心身(Mind&Body),現今生物學觀點多認定 全由物質組成,也相信 人的"意識"(Consciousness)是腦神經(物質存在)的功用。這些觀點 確實難以否認,不是嗎? 人們的七情六慾 終究相同,大家的深思熟慮、一顰一笑怎不是物質現象。

理化知識披露,原子便是構成萬物包括人的基礎物質材料,為可觀測的物理實在;屬全同粒子(identical particles),具運動(Moving)秉性。原子再由"次原子"粒子(如:電子、中子、質子等)組成,它們也都屬全同粒子;但因組成的數量不同(指:質子與電子的數量),形成了已知100多種原子(以元素形態存在)。

內在我的小宇宙 雖是物質組成,然而"自我"("單純自我",此處把"自我"與"意識"區別看待)卻是唯一;既是存在,也發揮著主體能動角色。套用St.托馬斯·阿奎那 所提的論證,每ㄧ物質之所以會動,就是因為被其他物質推動;其他物質之所以會動,也是因為再被另外一物質推動;如此一直回溯,最終一定有一 扮演內在第一推動(不是St.托馬斯的外在推動)。

無疑,"自我"就是我心身的內在第一推動者,扮演個人 內外行事之目的性與原動性的推動機制,第一推動者(Mover)也必然是存在者。而且,"自我"很可能不是 一般講的"物質"(若是"物質" 便有循環推動之疑慮);至於是否 某種類似"暗能量"或"暗物質"的東西,就不得而知了。

你我有前世嗎?(2)

你我有前世嗎 .........?


人體具有很多不同的器官,能夠新陳代謝。全身器官所含的元素,依原子重量排名有:氧、碳、氫、氮、磷、硫等,約佔97%重量,此外還有:鈣、鉀、鈉、鎂、鐵、鋅、銅、錫、鎳等。有關原子都是在一百多億年前,宇宙誕生之後,陸續形成。

由於人的新陳代謝,藉箸輸入(如:飲食)與排出(如:流汗);身體每年約98%的原子都會被替換,3~5年幾乎全部替換一輪(除了少數像牙齒琺瑯質的原子之類)。猶如一輛車會換燈泡、換輪胎、換電池。所以,你、我每3~ 5年可說完全替換一次,變成了一個新的人;身體的原子在一入一出中 快速替換,新的原子來自身外他物:動物、植物、空氣&水等等,還包括他人分解或排出的。

正常人體的必需元素 多屬穩定元素,其原子的壽命大都非常長,直追宇宙。你、我和萬物不但都是由原子構成,各自還不斷交相替換,堪稱宇宙物我一體。你、我肉體消逝,物體分解,不過是回歸宇宙。的確,那曾經構成你、我或某物的原子並未消失,仍在宇宙間流轉;這些原子,跟千百年前構成當時宇宙萬物(含:人)的那些原子 彼此相同,毫無二致。

在地球上,人是社會動物。透過接觸、透過空氣&水、透過生態系統,再透過個人的輸入排出、透過眾人的生生死死,人與人之間關係非常密切。甚至蠻肯定的,你、我一生中,身體總有某顆原子 是直接or間接地來自他人。大家都置身在相同的基礎上,跨過國籍與膚色、穿過古今與生死,你、我與他 都曾先後共用過某顆特定的原子。

縱使大家曾經共用過某顆原子,你、我與他之間 未必有什麼特殊瓜葛。他也許還活著,但你、我跟他 可能一點往來也沒有;他也許早就逝世了,然而也不能因此說之間有什麼牽連,他未必是你、我的前世。
(閒話一下,數百年來的原子流轉,興許你、我與宋朝文天祥 曾經共用過某顆相同原子,然而卻也不能因此說 他是你、我的前世)

不知大家有沒發現?人一生中,整個身體經過幾輪的汰換,人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人。但不管經過多少汰換,事實上,人依舊是原來那個人,因為人的"自我"從未變換!

2022年5月8日 星期日

你我有前世嗎? (1)

你我有前世嗎 .........?



那天(04.02),我蠻亢奮地說:我有前世

談到前世,難免要談到"自我";而只有在採用拼音文字的文化中,因為注重分析(包括對人的分析),才會把"自我"當成一個重要議題。

佛教源自印度,在華人民間信仰 扮演活躍角色。佛教主張"無我"(諸法無我),雖也講 前世今生,卻強調沒有"自我"(用宗教的話 "自我"可指靈魂),表示"自我"只是意識的現象。

透過哲學思辨,近代西方理性先驅R.笛卡爾 肯定"自我",提出"我思故我在";德國觀念論學者(如:J.G.費希特) 更重視"自我",不單認為人的主觀意識是真實存在、猶是宇宙萬物的本源。

20世紀 科學方法是王道、重視經驗,然而迄今認知科學(Cognitive science)也好、神經科學(Neuroscience)也好,這些訴諸經驗的科學 還不能深入解釋自我意識(Self-consciousness)。歷來哲學家借助內省(Introspection),一般會把自我意識 看作精神實體(Spiritual substance);但20世紀以來 科學家大皆把自我意識 看成是現象(Phenomenon)、是功用(Function),相信最終可化約為某種腦神經的物質存在

哲學&科學二者雖然立場迥異,有趣的是,近年 雙方在這議題上卻有相互取經的跡象。

我個人探索自體生命,內省之上 更採用自我體驗(Self-experience)甚至自我體感(Self-sensory),這是一種以自體為對象並遵循科學經驗的方法。

舉個簡單例子,我經驗並感受到我自體 有一個"單純自我"。我的"單純自我"是唯一、是存在,若僅是功用或現象,我周〇〇的"單純自我"就不可能唯一。猶如汽車、汽油都是存在,汽車加了汽油 就可以跑動了;從A地到B地的跑動是功用,功用沒有唯一。事實上,我周〇〇、你李〇〇、他王〇〇,大家的"單純自我"各自都是唯一,唯一表示存在

另外,我腦神經的微觀狀態可從量子視角來描述,都屬有限、斷續、相對的"感性"之物質性資料;也許人們還來不及深想,我周〇〇的"單純自我"卻能認識到非物質性的東西,包括:無限、永恆、絕對,以至創造性、超越性等。可見我"單純自我"必跟一非物質機制有關,方能轉成並體認這些"理性"之非物質性形式。由感性昇華到理性,我"單純自我"具有非物質或精神屬性。

根據以上例子與討論,我"單純自我"是非物質的單純存在!有了這樣的體會,方能進一步去論證:你、我確實有前世





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

生命是什麼?(3/3)

生命是什麼 ......... ?


對古中國而言,早在宋明時期,便已發展出中華文化所特有的一套生命哲學與養生工法(古稱性命之學)。

""與"",是古代中國思想的二大範疇。 一是人所內秉的"性",一是人所外承的"命"。性與命關係密切,人若沒了人性,雖生猶死;但若捨身成仁(性),則雖死猶生。

宋明理學堪稱是“現世儒家”的代表之一,主要是探索現實生活中 人們的精神面(心性),予以析心論性、進而修心養性。道教教義融合不少道家學說,道家本是宣揚 道法自然,無為而治;反觀當時道教竟有內丹修煉人士 以 "我命在我 不在天"(出自<抱朴子>)作為修煉的主張,這種透過用養性又煉命方式來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,已儼然是一種“超世儒家”的想法。

上述內丹修煉派系的代表書籍 如: <中和集>(宋末元初)、<無根樹>(明代前期)、<性命圭旨>(明代中期)、<天仙正理>(明代後期)等,無不強調 性命雙修。"秉性"與"生命"的雙修之路可稱人定勝天的壯舉,既修"秉性"(精神理知)的盡善盡美,又修"生命"(精氣形體)的長生長樂。

<易經>是中國思想的源頭,它專講"變易",算是一本隱含時間之書(歐幾里得<幾何原本>則是空間之書)。其中<易•繫辭>:"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 .....",描述天地順時順勢。另<易·說卦傳>:".....八卦相錯。數往者順,知來者逆,是故'易'逆數也",顯有暗喻逆時逆勢的作為,這些都影響了逆修返虛的內丹方術。

順生逆修的想法 固然早已流傳,不過直到明初<無根樹>一書 才明確說"順為凡,逆為仙";同時,也發展出了順以成人、逆以成仙(意味長生不老)的完整技術。

道教被民初Mr.梁啟超 叱為"左道惑眾,擾亂治安,歷代不絕"。丹道 會被現代人看成無稽之談,全因傳統中國的性命之說困於系統觀點,凡事都會變動、會生滅以至理論上 就無法達到長生不老(頂多只能用"返虛合道"來結題),當然也無法真正說明生命是什麼(生命又何止是精氣形體)。

其實 早在Mr.朱熹<語類>文中已有︰"事事物物皆有個極,是道理極致。總天地萬物之理,便是太極",便略提到不生不滅的太極,似有打破系統的界線,只是觀念還不很清楚。到了清代Mr.陸隴其<太極論>就有︰"夫太極者,萬理之總名也,....。所有眾理之全,即是所有眾極之全。總括眾極,故曰太極",到此才漸融入西方存有觀念。

天地萬物有個總括眾極的(總)太極,個人認為總太極已具存有意義;如果套用在人身上,太極就是元極(前文稱元神,在此統一稱之),也就是生命本源。一旦納入 元極觀念,丹道就可以經由去蕪存菁、提升層級而強化;性命雙修的道術,也就有機會打掉重練、改進成一套比較合理的生命哲學與養生工法。



2022年3月6日 星期日

生命是什麼? (2/3)

生命是什麼 .......... ? 


對大家而言,為什麼生命像一個謎? 

理由很簡單,因為人類的文化(可濃縮為:概念)高度不夠,造成知識(現今可指:科)高度也不夠;當然無法找出:生命是什麼! 

現階段只有設法提升人類文化高度,而第一步驟應該是把"秩序"(意味:理性、確定、靜態等)與"變動 二者整合為一。 

西方自古持"機械論(Mechanism)"觀點,認定"秩序"為真,"變動"為假;20世紀前半卻因量子力學的橫空出世,機械論"秩序"撞上了量子論"變動"。 

反之 傳統中國則持類似"系統論(Systemism)"觀點,只知道"變動"並探求其中的法則,卻不知有不變的"秩序"; 近代中國人一直到19世紀後半,才在西學中邂逅"秩序"。 

以史為基礎,再結合中西兩者優勢,發起一次自覺的概念革命,找到我所謂的中西融合模式{秩序x變動}(即:宇宙模型)X{存有x化生}(即:機體模型)。 

接下來我會清楚說出個人一些觀點,希望大家也能分享各自看法;站在這新概念的立場 來審視生命,尤其你我的生命! 

相信憑著這套機體模型{存有x化生},也就是用西方存有的實體,融入在中方的化生系統裡,就能找到生命的答案; 也能更合理、更完整地說明你我的生命,以至更美、更圓滿地解釋宇宙人生。


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

生命是什麼?(1/3)

生命是什麼 ......... ?


生命,不同文化因具不同慨念 而有不同說法。西方文化的概念(秩序)x(存有)下,不論物理或生命,都採用分析來探求其秩序規律及其背後存在基礎。

西方的宇宙即是秩序,分析到來,乃一因果決定論(Causal determinism)的確定體系。中世紀哲學觀點 譬如:聖托馬斯的論證,稱上帝就是這整個因果鏈(Chains of causation)的"第一因"(The First Cause);而根據<聖經>,人的生命則是源自上帝吹入一口"靈氣"(生氣,The breath of life)。

近代自然科學昌明,儘管物理(牛頓物理以至愛因斯坦相對論)仍然揭示一個秩序宇宙,並隱含上帝是秩序來源(儘管各人的上帝觀點不太一樣);但19世紀 生物演化(Evolution)論點興起,人的生命已經沒有靈氣或靈魂的考量。20世紀知識快速發展,人體分析並整理的結果,生命不過是一些特徵(物質運動的形式)。到今天,生物與醫學都把生命表述為"代謝、生長與發育、繁殖、感應與運動"等一些特徵

事實上,這些特徵只是生命現象,絕非生命本身。 生命是什麼?迄今 還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科學答案!

量子力學大師E.薛丁格 在1944年出版<生命是什麼?>(What Is Life?)一書。當時,量子力學成功地解釋了無生命物體在微觀尺度下的本質,薛氏和不少量子論學者 難免也會發出這一疑問,想知道生命物體中是否另有新的物理規律?

<生命是什麼?>書中觀點,刺激到許多生物學者,生物學的研究面向 便從組織、細胞深入到分子、原子層次。始自1950年代 分子生物學飛快進步,尤其 對基因結構和功能等,暢盡地做了物理及化學的剖析,在分子原子層次完全符合已知的基礎科學原理。

分子生物學革命對生物領域來說,似乎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劇變;不過對物理學者來講,應該不會感到非常意外 ── 這依然是一個生物化約為化學、再化約為物理的化約論故事吧了!一味採用西方那套分析方法,勢必沒辦法在物理中找到生命的解釋,也沒辦法在生物中找到新的物理規律。

近年生命科學(Life sciences)挑戰難關,就像物理發現了:物理=物質+力,生命科學也掌握了:生物=物質+資訊(Information),未來發展潛力非常驚人。縱使如此,生命仍舊是一個謎,始終沒人知道生命是什麼!

2022年2月13日 星期日

廣義相對論:西方文化的斷層(下)

 西方文化的斷層 ..........


愛因斯坦一人完成了廣義相對論(數學方面 非常仰賴M.格羅斯曼),他生前倒時常指責量子力學不完整;事實上,量子力學觀點很少出錯。

量子力學是由一堆學者共同發展出來,而至今 物理學家人數眾多、任職在學術機構、實驗室、企業單位等;但從來鮮少有人批評愛因斯坦,儘管愛氏他犯下了不少錯,如:黑洞,宇宙膨脹。
"內在因"的廣義相對論 顛覆了西方的傳統主流。由廣義相對論所勾勒出的宇宙雛形,愛因斯坦稱之"有限無界(Finite but without boundary)",解讀他意思是指宇宙"外表"("外表"不是很好表述、但一時想不到更好措詞)是有邊有限,但本質卻是無限的無界宇宙,這無疑是說:既有限又無限
宇宙外表雖是彎曲時空、相對運動,但本質卻是靜態宇宙(Static universe),愛因斯坦為了維持宇宙靜態而引進一"宇宙常數"(Λ);靜態等同守恆不變、也意味絕對,這不啻是說:既相對又絕對
廣義相對論果然極具獨特性,在宇宙外表的有限與相對之內,卻容納了無限(如:無限大、無限小)與絕對(如:奇點、靜態);內外自相矛盾,讓人費疑猜。當然,靜態一事因宇宙膨脹的證據而站不住腳;其他像 重力奇點(Gravitational singularity)、無限大/小,也正面臨挑戰。
現代物理的兩大支柱是相對論量子論,大家所期盼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的整合:量子重力,以期達成物理的一理(i.e.萬有理論)
量子重力至今難產,物理腳步固然不會因缺少一人而停止,卻會因許多學者未認清廣義相對論的獨特性 及其與量子論的分裂性,以致不得不放慢腳步。
#技術上,無論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式應用在天體等大尺度上、或者量子方程式應用在粒子等小尺度下,都歷經多次檢驗依然成立
唯獨兩者在尋求整合時,在廣義相對論的架構中,嘗試對重力場進行量子化描述,卻總是得到許多的無限大值,也難以用重整化(一種數學技巧)去處理。
目前不少人 認為徹底的解決,是按照廣義相對論形式重新寫出量子方程式;但也有不少人傾向,應該按照量子力學形式來重寫重力場方程式。
甚至還有人嘗試從更高數量級的範疇來整合二者 如:弦論,亦未嘗不是另一途徑。

不過,縱使技術上沒問題,#概念上 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彼此衝突、難以相容,分裂的影響深遠;人們也失去了一致認同的願景,西方文化料將步入斷層而停滯。
廣義相對論是透過宏觀的時空彎曲與重力,揭示"內在因"作用下一個確定性的秩序宇宙;量子力學則是透過微觀的粒子運動,暗喻一個不確定性的變動宇宙。
秩序vs 變動、確定性vs不確定性 ......,現今西方文化真正需要、真正該解決的是一次"概念革命(Conceptual revolution);不然的話,21世紀恐怕不會再出現偉大的科學家了。



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

廣義相對論:西方文化的斷層(上)

西方文化的斷層 .........

大致言之,若說"量子論"是西方文化的蛻變,那"廣義相對論"就是西方文化的斷層,一個異端概念竟然搶佔了西方文化陣地。(註:好比清初"崇實黜虛"是中華文化的隕落與斷層,而清末"中體西用"則是中華文化的轉折,華人 藉由自然定律來窺知"存有")

A.愛因斯坦在1905、1915年 陸續提出"狹義相對論"與"廣義相對論",後者堪稱他天才之作,甚至還流傳著這樣子的說法:如果沒有他提出狹義相對論,幾年之內也會有別人提出;反之換成是廣義相對論,恐怕幾十年之內 仍不會有什麼人 能夠提出。

這說法對於狹義相對論來講 確是如此;屆至1905年 便有多位學者投入研究行列,其中 數學家J.H.龐加萊(Poincaré)就曾發表了一些相關論文,相對性原理及光速不變原理 經已呼之欲出。

然而,對於廣義相對論來講,這不光是一套基於相對性原理並利用微分幾何來描述的重力理論;還要看是站在什麼樣子的視角,不同的角度 可能得出""與""二個相反的答案。

若是站在歷史的角度,幾十年之內 仍不會有什麼人 能夠提出嗎?答案為""。

物理絕不會因缺少一人而停止腳步;況且在1915年後期 大數學家D.希爾伯特也著手進行相關研究,探討如何把電磁力與重力 統合一起,愛因斯坦還ㄧ度非常擔心希爾伯特會搶在前頭。

但若是站在理論概念的角度,幾十年之內 仍不會有什麼人 能夠提出嗎?這答案肯定""。

西方文化的宇宙意味"秩序",其主流概念認為秩序來源乃超越宇宙的至上實存(Transcendence,R.笛卡兒、I.牛頓等想法);但愛因斯坦受到B.斯賓諾沙的影響,認為秩序來源乃宇宙內在(Immanence)的單純和諧。廣義相對論便是依此"特有"概念、由上向下發展出來的一套物理理論,一直被譽為最偉大的科學發現。

"內在因"(Immanent cause)一直屬西方社會非主流甚至異端概念,不為眾人熟知。近代斯賓諾沙循此建立了另類唯理哲思,只是其身後知名度也侷限在哲學圈子及猶太族人中(註:愛氏和師友H.閔考夫斯基、M.格羅斯曼 都是猶太人)。沒有愛因斯坦的話,幾十年之內還真沒有別的數理學家能夠提出 內在因廣義相對論

異端也稱王道內在因廣義相對論 不啻宣告西方文化的斷層。德國著名學者O.斯賓格勒在1918與1922年分別出版<西方的沒落>(The Decline of the Wes)上&下冊,引起巨大迴響,也預言西方走向衰敗。西方文化果然在20世紀走向了大分裂!


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

「化生x存有」之芻議

 「化生X存有」.......... 


、前言


     有容乃大!證諸歷史,中西民族各自 皆因多次文化融合而一路成長、強大。近一二百年間,這兩大文明終於“面對面”相撞、磨合,掀動泛亞地區 局勢風雲變幻 •

     這兩大文化的磨合,先是雙方有形建制(形下)的結合 即"中體西用"(日本:東道西藝/和魂洋才,朝鮮:東道西器);數十年來 東亞多處因此締造產經佳績,拼出了亮麗的物質建設。

     展望未來, 兩大文化的頂層融合,預期由形下結合(中體+西用)繼續向上;開拓雙方形上融合(化生x存有),亦即雙方無形層次的融會貫通、進而催發民族精神的大突破。

文化決定     
 
     文化深深影響、決定了人的言行。 R.笛卡兒、I.康德也好,I.牛頓、A.愛因斯坦也好,或者古代中國著名學者也好,誰都沒辦法講出一番在他自己文化之外的大道理。
 
      西方文化是存有文化,把現象與實存 視為二截; 自古便是採用分析方法(Analysis method),去探求物象之後最終、不變、永恆的真實存在(Real existence)。存有流風;西方宗教(基督教)是存有宗教 ,上帝是最終的真實存在(終極,Ultimate)。西方科學是存有科學,以物理來講,基本粒子(Elementary particles,古稱原子)是物質的最終真實存在。西方社會是存有社會,人是作為主體的最終真實存在(無疑,人人生而平等)。

      甚至,西方幾何(i.e.歐幾)與語文(e.g.英文)也各是一套存有符號體系,其最終的真實存在分別是字母與點(Point)。  

      相反的,中華文化是化生文化,傾向系統觀(Systems view),把現象(用/顯)與實存(體/微)視為一源無間;慣於採用綜合方法(Synthesis method),去探求整個事物 生機運作、生生不息的道理。古代儒學是社會人的化生論說,綜合而得出 人以至社會的生成化育核心是善。傳统中醫是化生醫學,經過綜合的辨證論治,進一步對證(非"症")下藥。歷代社會是化生社會,綜合可得到 訴諸義理的倫理網絡、人是其中有機分子。

     同樣情況,中算與漢字也都各是一套化生符號體系;都是不能化約的,反是隱含 綜合思維的語文與計算之工具。

     觸礁了,這二大文化都先後陷入了困境。很早在清朝年間,化生意義就無法再推陳翻新;化生無根,中華文化在二、三百年前早就斷層了。而20世紀開始,存有意義也逐漸失落;存有流沙,現今西方文化猶如夕陽、雖美好卻已近黃昏。晚近全球人類的耀眼文明,不過是立足於 泛亞地區的中體西用與西方世界的落日餘暉之上。


「化生x存有」:學理與道術  

     一言以蔽之,西方存有文化即為超世文化(佛教思想有點類似):超世為真、現世為假;而中華化生文化則是現世文化(儒家思想扮演主流角色):現世為實(近)、超世為虛(遠)。西方現代科學便是站在現象為假、去把握背後原理規律為真的立場,所發展出來一套"存有&片面的"知識體系(儒學相反則是"化生&片面的")。

     西方科學確是片面的,現代物理只是ㄧ門"存有"的學問,試圖分析以求真;不幸在物質基礎 碰到了化生的機率方式,人們一下子全都束手無策了。何況,生命在綜合中見其存在,在系統中展其蓬勃。一味堅持分析,生物化約為化學、再化約為物理,根本就沒辦法找到生命解釋。現代生命科學只片面去描述現象,分析性地披露生命活動「如何運作」(How)的現象!但真正的生命尋索,更要說明「為何」(Why):「為何會」!「為何能」!

     縱使"片面"仍極具價值。世事說不盡繽紛起伏,數千年來,這二大文化各皆強健存在、迄今猶進而直面對壘。存在就是真理,無疑這二大文化精髓 當然也堅毅存在且各擁積極意義。強強相乘,把二者的形上玄義加以融合(i.e.化生X存有);"片面X片面"則逼近"全面",肯定會塑造出一個標榜全人類文化嶄新願景、更強勁也更精深。

    全人類文化若從某一角度切入,學理方面 循此勢將標立一個全新領域。人(包括:生/死)是什麼? 地(宇宙,今日科學卡入瓶頸、現代宇宙論也眾說紛紜)又是什麼? 天(上帝,不管有或無、甚至有無之外)到底是什麼?等等,都有出人意表的詮釋!不世之業,這正是當代兩岸知識份子 視野無限之處、 也是大展知識鴻圖之時。

    同樣這一角度,道術方面,既然化生與存有並在,那麼現世與超世偕為實存!超世永恆、現世永續,超世與現世乃不一不二的關係。惟人 萬物之靈,惟靈性生命可以冥合存有之存有、並可以涵養化生之化生,堪稱天人合命。命是人的最終真實存在,也是生生不息的本源;那麼 相對於人身的生物的性狀,生命本真 才是背後的主宰者!

    在這一特定角度,若從哲學上來講,「化生X存有」揭示現世與超世 偕為實存並在;既然如此,"現世&超世"、"地上之城(人)&上帝之城(天)"都不是斷然二截。科學上, 21世紀儒家倘能由"現世為實"、跨向"超世為真",針對"現世"、"超世"、"現世&超世"給出新高又確實答案;站在西方巨人肩膀上 ,勢必開拓未來人類先進知識 。

    多年來,個人我 單只潛心尋索「化生x存有」的道術應用,專注於修習生命之術。終究,只有生命才可焕赫生命,只有生命才可永恆生命。

生命之獻舞:一個最美的故事  

    "真"是存有意義的基礎,"善"是萬物化生的中樞。

    個人則勿寧用美的眼光,來看待「化生x存有」,由此 延伸出一個美麗故事:生命是人的最終真實存在,理該不老不死!

    當然,最美的哲思,吾人確可藉論證 去推斷"生命存在";甚至還可透過 思想實驗(Thought experiment),去判定"生命永續存在"。

     一般來說,人人皆可生命永續存在;可惜美中不足,事實卻未必。 這就像說,人人皆可為堯舜,然則事實上絕大部分人 每天汲汲營營,根本做不了堯舜。 同樣道理, 一般人不知不行、苟且度日,也根本 做不到 "生命永續存在" ㄧ事。

      只有君子才可不死;縱使身軀(載體)崩解,仍能生命存在、甚至生命永續存在。"君子",講的是立事之人。而立事,專指"外立"即立言、立德、立功等的人生立事,以及"本立"即立命此一宇宙立事。君子立事(外立&本立),故不死。

      編織這樣一個最美的夢,我自認是修道人,一直修習君子不死之道術。現世即道場,我試煉 生機力、 精神(情/智)力、意志力 以及冥合之力、涵養之ㄌ。

      故事也好
、夢想也好,個人我已在Facebook成立"生命之獻舞"社團,歡迎大家一同來交流、尋找、探看「君子不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