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

新加坡的 救贖 (3/4)

新加坡的 救贖之路 ..........


不管"救贖 "or其他,這其實應該在 全球/亞洲 的整體形勢(簡單地講 即中國Vs美國的角力)中來考量。

美國人看中國,乃 意識型態不同、政治體制不一、戰略企圖不明 的競爭者。於是,一手"交往"(Engagement),長期目標為 "和平演變"中共;另一手"圍堵"(Containment),短期政策則"重返亞洲"(pivoting to Asia)。雙手軟硬兼施,可稱既交往又圍堵的"圍交"(新字Congagement)。

多年來,中國並未出現 類似 前蘇聯的戈巴契夫,也沒發生像 北非/中東的末莉花革命,連 同文同種的香港、台灣 久有的親西方思潮,照樣無法在內地 激起顯著漣漪。眼看中國越強,Mr習近平 權勢越集中,"和平演變"中共 無疑越沒希望;美國"圍堵"力道 便愈來愈重,"重返亞洲"行徑 相應愈來愈積極。有朝一日,不管直接衝突or代理戰爭,中、美 碰撞恐怕難免。

中國 近百年歷史 乃一血淚進行曲。今天,"無產階級"口號 已被"小康社會"、"中國夢"所取代,又重回 清末民初的富國強兵主旋律。精勵圖治,奮求守住歷史疆域&核心利益,竭盡發展 政經軍;大國昂首崛起,卻苦沒有 正面能量的宏博文化 互為表理,人民仍陷近乎蠻族社會。中國今天情況引發美國深深疑慮,但美國 加重"圍堵"又可能引爆中國人"與汝俱亡"之怒,釀成人類悲劇。

"重返亞洲",很可能竟以"征戰亞洲"(注意,不像越戰,征戰亞洲是會打到 甚至分裂新加坡) 來書寫21世紀亞太歷史

獅城(新加坡)是小之又小的地緣城市國家,與中國 同種而異文,與美國 異種卻同文;20世紀末期極盡 黃種人&白文化的香蕉優勢,遂為全球經貿、金融重鎮。可是隨著 中國崛起,新加坡地緣價值&香蕉優勢 正逐漸流失;雖也因 漢字&西方的世紀嬗遞,在中、美相互遏制(主要乃美國遏制中國)的動作裏,多少還有剩餘用處。但在 後李光耀時代,新加坡未來堪慮

一個國家能否長久存續,得靠主流社會 其優秀民族&宏博文化 能否合一。何況,新加坡白文化是膚淺的,僅是白人文字+物質文明;多數香蕉人 又豈識西方 深厚的精神層次,只 甘禪學步吧了,甚至 李光耀也不過 似是而非Victorian。2013年有人問到 新加坡未來,李光耀根本不敢確定,只敢講美、英、中等 未來100年仍繼續存在。但筆者倒敢斷言,22世紀 香蕉新加坡 難逃滅頂,此為"新加坡困境"

所以,既使不談"救贖";然而,外有 "重返亞洲"/"征戰亞洲" 且內有"新加坡困境",蕞爾小島危機重重,新加坡仍得尋求突破

50年來,李光耀 以強人之姿,推行反華(反華擁美)的香蕉路線,抓住 西方世紀最後一道夕照晚霞。未來,在世紀嬗遞、中西翻轉的大棋局裏,新加坡 就必須跟着翻轉;訂定一項 友華(友華擁美)的重要政策,才足以抓住 漢字世紀 最早一道 亮麗朝霞。惟有這一翻轉,大幅改變(李氏說如果有人想改變他定下來的東西,他會從墳墓裡跳出來),新加坡方能突破困境。

看起來,新加坡的 救贖之路,其實正是應對 世紀嬗遞、中西翻轉的突破之路




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

新加坡的 救贖 (2/4)

新加坡的 救贖之路 ..........


     筆者個人 對李氏反華 素無好感,惟念及此君終究是一華人地區(星洲華人 約占75%)領導者,能不提就不提。1972年 我由台灣回去大馬,暫住馬六甲(Malacca/Melaka)。一日,偕友人Mr.賴啟光 碰到 前社陣強人&資深報人Mr.顧興光 (那時好像是 華商報總編),聊了許久。難免談到 政治,顧興光 尤其對李氏 一些反覆行徑知之頗祥,1964年兩人在馬六甲的一場競選群眾大會上 還曾直接對槓;與Mr.顧 一席話下來,發覺許多華人(特別是老一輩)對李氏持負面印象 不是沒道理。

     不過,眼看新加坡經濟發展有成,也讓人不好否認 李氏政績。直到2005年,筆者在台北地下街 巧遇一位新加坡遊客;他年已70出 原籍南安,講到李光耀 就連聲大罵,說新加坡 根本就是Lee & Son Company(李氏父子公司)。縱使非情願,我還是當場提醒,李光耀 至少對新加坡經濟建設貢獻不小。這位老先生氣呼呼指出,客觀環境使然,不管誰當總理,新加坡經濟 都注定形勢大好。他說,新加坡擁具 南國地緣上的樞紐地位、華人傳統的辛勤&優良、東南亞二千多萬華人的避風港條件(eg 資金).....等,種種有利客觀因素大匯集,新加坡經濟怎能不好?

     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!不錯,沒有 李光耀,今天新加坡經濟照樣大好!但是,許多跡象顯示,因為 有了李光耀,明日新加坡 卻很可能大壞!

     李光耀徹底摧毀華文教育,成功斬斷了新加坡華人和中國(乃至中華民族)的文化關係&民族感情,使新加坡一島多為香蕉人;而在西方世紀 夕照仍紅之下,果然甚是愜意。李光耀在世時,猶曾穿梭兩岸 遊走於Mr鄧小平 Mrr蔣經國之間;而這剖開來看,其實是一種黃皮卻白心的偽裝&欺矇。我不認為 李光耀 樂於目睹兩岸統一,更不相信新加坡 願意看到中國崛起、勢力進入南海一旦中國太弱,黃皮外表的新加坡華人也會遭牽連 被輕視;反之中國太強,新加坡華人 高舉的白人文化便面臨崩盤危機,且新加坡地緣&政經 價值也會一落千丈。


     新加坡最高興的,是中國大陸維持在1990年代狀況,不弱也不強;而美國霸權主導全球,白人文化在亞洲一支獨秀。惟有如此,方能凸顯新加坡價值&優勢,(黃)西(白)左右逢源獲利。新加坡最怕的是 中國崛起成為事實,那麼中國將磁吸 新加坡各種有利因素,加以漢字世紀 來臨,更將讓 李光耀的新加坡白人文化 傷筋挫骨、政經形勢大壞。新加坡菲律賓 堪稱南國唯二英語國家,也是美國"重返亞洲"(pivoting to Asia)最真誠支持者。菲律賓 在明,前院明槍;新加坡則在暗,後院暗箭,近日美國新加坡部署P-8A海神反潛偵察機 就是最好例子


     明日(好幾十年or更久),漢字世紀 到來是一不可逆洪流,李光耀打造的香蕉新加坡 終將滅頂。但是,此時中國大陸要在 軍事、政經、金融、產業(可概括為硬的方面),尤其在 知識、科技、藝文、法制等(可概括為軟的方面)跨越美國,簡直是一不可能任務。今天中國大陸 再怎樣子強大,都僅是一沒有文化的蠻族強國,虛有其表;何況循著中共體制 唯物思想,未來再也不會有什麼特大爆發力了 。對全球人類,中國大陸既無法提出偉大理想/願景,也無法作出偉大貢獻。 因此,想要新加坡重回 漢字文化懷抱,那也是難上加難。


     所以 本文 才強調新加坡的 "救贖 ",能預見漢字文化大興固然很好,不然也要勇抱 贖罪&追夢;敢有文章安天下,誓將功業濟蒼生,壯闊翻轉李光耀的香蕉路線!


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

新加坡的 救贖 (1/4)

新加坡的 救贖之路 ..........


    早期華人的人口比例 幾不遜馬來人;但華社政治頭目 多因區區小利 而出賣華人 大利。從馬來亞獨立 到馬來西亞(大馬)成立,只見這些政客相繼 自毀華人整體前程、拋棄“各民族平等地位”權益;導致華文 教育受創,華人政、經地位下降,日益嚴重。


     清末民初 中國積弱,一直到20世紀下半葉 猶自顧不暇。華人面對紅毛人(ie白人,也意指 西方世界)甚至馬來人,集體自弱,許多子弟 爭為英校生,成為 洋峇峇(ie 香蕉人)。Mr鲁迅的小说《阿Q正傳》中“假洋鬼子",指“洋化”的中國人,不是真的洋人,故稱“假洋鬼子”。 洋峇峇 內心 真真實實就是洋人,膽敢歧視華人 ,不應稱為“假洋鬼子”,可是外表卻又是 中国人/華人 的模樣;延著Mr鲁迅的思維,可稱之“次洋鬼子(Sub-Western Devil,極端 洋峇峇是反華甚至仇華的)。


     洋峇峇 子女,自然成為 洋峇峇。而基於現實,堅持漢字文化的華人,其子女也不乏洋峇峇;當時 西方世紀正紅,也只得遷就 客觀環境。筆者 在麻坡親戚(本家&岳家)大約一半是讀英校背景;像小堂弟就從小讀英校,長大直接到英國留學,更娶了一英國太太,家裡還好沒啥意見。麻坡有一地方聞人Mr劉XX(姑隱其名),年輕時赴中國深造,回麻坡曾任華校董事、校長,奮力發揚華教,兒女孫輩中照樣有洋峇峇。小女兒到英國讀書,還嫁給英國人,Mr劉XX強力反對,親友送來賀禮 全被丟到門外。


     華人社會領導人物,何其不幸,竟然大多是 洋峇峇。洋峇峇 完全接受西方的意識形態,站在西方立場來論事,多數輕則藐視華人、華教,重則反華甚至仇華。他們的負面影響很大,不單一家一姓,所作所為 損害到整體華人利益;在大馬,洋峇峇eg 陳修信、陳東海、梁宇皋,堪稱出賣華人利益 的罪責人士 。洋峇峇 一手斷送了 華人政經前途,猶皆同馬來人打壓華教乃至漢字文化,竟連 商店招牌華文字型大小 都橫加干涉 。華教 事關民族命脈,只有非常少數華人,eg Mr.林連玉,敢挺身維護華教 並爭取華文為官方語文之一


     大馬在巫人執政之下,盡管嚴峻仍保留有一絲華教。但Mr李光耀 嚴然身為新加坡 No1洋峇峇,常被稱為 反華人士;在他主導新加坡的歲月中,1970年代推行 英文為第一語言(教學用語),1980年代全面廢除華校制度,卻徹底摧毀了華教體系。甚至,1953年新加坡福建會館主席Mr陳六使 倡議創辦的華文大學 ie南洋大學(1955年成立),也於1980年予與粗暴兼并 消滅。當初Mr陳六使 號召新、馬 華社各階層,有錢出錢 有力出力,連Taxi司機、三輪車夫、小販、理髮師等,都義駛、義踩、義賣、義理;南洋大學非一人一地所有,李氏恐難洗脱千古罵名。



PS 峇峇娘惹(馬來語:Baba Nyonya),本文泛指東南亞那些從小受英文教育的華人為 洋峇峇(ie香蕉人,女性為 娘惹),而受當地語言(eg巫文)教育的華人則為 土峇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