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

中醫的科學革命(三d)

淺談中醫的科學革命 .......


3.3
捨棄&揚升

     唯有對<內經>的大破(大捨棄)&大立(大揚升) ,中醫才可走出一條 比西醫更寬更廣的康莊大路

     論<內經>貢獻,乃其陰陽五行&綜合診治,進ㄧ步晉為古代中醫(paradigm),ie陰陽五行&辯證論治締造了千年傳統中醫佳績。爾後,近古中國文化 在宋朝進行了一場巨大改造,提出"理氣一體"取代“陰陽五行”; 但中醫卻未能跟着 與時俱進,無法推動新的 典範轉移(paradigm shift)而折翅摔下,才淪落至今。

     嚴格講,<內經>到了宋、明時期,便已光環消褪;迨至今日,除了 有機醫學觀念&中醫史研究之外,其他早無實際的價值,必須毫不猶疑地完全捨棄!致於 有機醫學此一觀念,則是中醫的獨特性(uniqueness)&優越性(superiority),將來必須大力揚升!

      較之 無機醫學(eg西醫)持局域論 (localism,也持化約論 reductionism),<內經> “陰陽五行”則指向 有機醫學整體論(holism);要旨是把人體看作 動態與主動的機體(organism) ,乃”心物一體"or”心身一體“ ( ie宋明理學的"理氣一體")的生命系统(living system),其整體大於局部之和(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),ie 1+1>2。無機醫學/西醫相信 人身是物(唯物一元/心物二元  都認為:人身=物),故整體等於局部之和(the whole is equal to the sum of its parts),ie 1+1=2;也所以才有<科學怪人>(Frankenstein)科幻小說,把拆解的屍塊組合一起再加電擊,拼湊出一個怪人。

     物理學是無機醫學的基礎,其經典理論(classical  theory)之根柢就是局域論化約論,表示生命僅是獨立(獨駐)的物質粒子在空間中的分合、聚散。但是,薛丁格(Schrödinger, 1887-1961)敏感地察覺到西方之局限,喊出”生命是什麼?“(What is life?)的反思;海森堡(Heisenberg,1901-1976)的不確定性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)、且晚年視 物質基層為一非線性模型(non-linear model),無不影射 事物的整體性(即:非局域性non-locality)。隨之,夸克(quark 一種基本粒子)&夸克禁閉(quark confinement 描述夸克 結合互動而不獨立存在)、量子糾纏(quantum entanglement 一對纏結粒子 相隔萬里仍相互影響)等 逐一獲得實驗證實,可見經典理論為基礎的無機醫學也非正確答案

     20/21世紀 現代物理學分裂,局域論(also化約論)無疑高掛白旗。本體論(Ontology)立場,宇宙性質顯然是 整體性(wholeness)而非 局域性(locality);依此類推,人體結構特色應是 一體性而非 解剖性(一體性整體性)。方法論(Methodology)立場,手段為目標服務;故 局域為整體服務、解剖為一體服務,同理,辨病為辯證服務、分析為錝合服務。可知,有機醫學 堅持一體&錝合才是王道,現代中醫科學革命 確是<內經>的捨棄(eg陰陽五行)&揚升(eg綜合診治)並切實奠立 21世紀中醫典範,eg理氣一體&綜合論治

     慨略地說,別再講什麼陰陽二氣、五行相生相剋,現代中醫必須在應用上,實證地陳述 人體的一體性結構(西醫乃描繪 人體的解剖性結構)。這當然是一項浩大工程,單是氣一體,看看夸克、纏結粒子等尚且緊密互動,則 人(活)體結構的相應之原子、分子、細胞、組織、器官等其內or彼此,怎會沒有因反&覆變的關係? 若再考量理氣一體,就更不得了,中醫猶可實證地詮釋 人(活)體的一體性&各層次 結構之生剋、死滅等生命原裡。苟能如此,中醫又何止重回世界冠軍寶座,簡直已把人類推上 歷史文明新高的科學境界

     現代中醫科學革命,還應該力求嶄新綜合論治。既有 辯證、辯病之爭,徒然口舌;此處將 辯病論治辯證論治、嶄新綜合論治,分別圖解如下:

   


     圖解論治,優劣一目了然。嶄新綜合論治辯證&辯病的矛盾統一(ie辯病為辯證服務),再加以理氣一體的拔擢,頗值得深入探討。



注:中西體用,一體VS一元/二元,將另撰文淺談之


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

中醫的科學革命(三c)

淺談中醫的科學革命 .......


3.2.2 中醫高處轉折向下

        二千多年的歲月,中醫是歷代中國人 心血結晶&智慧匯集,保留至今的傳統醫學。目前雖 奄奄一息,仍難抹滅在舊日時光中 創下的佳績。而回顧過去,也看到高處摔落向下的癥結。

        歷史步伐

       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,<易傳 >揭櫫 陰陽、道器、天人&"體用不二"等要點,有機醫學  綜合診治 始見突破 。戰國名醫 扁鵲(本名 秦緩,BC407-310 ),對四診法 ie望、聞、問、切 的確定,貢獻不小。當時 <內經>顯已出現,中醫 陰陽五行&有機醫療論說 核心成形;<內經  陰陽應象大論 >還強調四診法的觀念,「善診者察色按脈,先別陰陽。審清濁,而知部分,視喘息,聽音聲,而知所苦,觀權衡規矩,而知病所主,按尺寸,觀浮沉滑澀,而知病所生。以治無過,以診則不失矣」。

        兩漢非但 政治大一統,猶是古代中華文化 大興盛的時期。「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」,董仲舒(BC179-104)具體以陰陽五行&天人感應的說詞 來貫穿他政教儒學,而陰陽五行&天人感應 遂奠立為 許多領域包括中醫的基石。<內經>戰國 成冊,闡述醫學理論,代表古代中醫的科學革命 的肇端;到了漢朝,<神農本草經>、 <難經>、<傷寒雜病論>相繼完書,炫示 醫理的補充 以及藥物、治法、方劑等的建制齊全,代表古代中醫的科學革命 的完成。至此,整個中醫科學體系 於是焉大備。

       漢朝最值一提的人物 是"醫聖" 張仲景(又名 張機 AD150~219),醫術高超,時稱良醫;著作<傷寒雜病論>,"發明<內經>奧旨者也"(見 清朝 吳謙<醫宗金鑑>)。<傷寒雜病論>建立 辨證論治為臨床指南,提出究觀 六經(指:太陽、少陽、陽明 等)&臟腑(五臟六腑)病變的因反、犯逆以辯明證候,再"隨證治之"(“立法"、”選方"、"遣藥")。該書在宋朝重編,分為<傷寒論>及<金匱要略>兩冊。史料顯示,張仲景 與華佗(AD145-208)、董奉(AD200?-280)齊名,並稱「建安三神醫」。

       劉漢之後,歷經 隋、唐、宋、明 等諸朝一千多年日子,就只能說是中醫的 常態科學(Normal science)時期。一千多年歲月中,中醫遵循秦、漢 所奠定典範(<內經>核心) ie陰陽五行&綜合診治,進行 強化、彙整、注釋、與教育、管理等的工作,並大力開拓應用領域&臨床知識,筆者無庸贅述。清朝以降, 尤其民初迄今,較之西醫,中醫不進則退,乃急劇沒落階段。

       有機醫學卡住了

       近古思潮澎湃,宋朝是中華文化 另一波大興盛的時期,氣勢壯闊 猶蔓延到明代理學(自然哲學儒學)崛起,程(二程)朱(朱熹)學派vs陸(陸九淵)王(王守仁)學派 相互輝映,不管 性即理or心即理, "理" 謂之道基(本源 )。於是,理氣一體&天人合一 取代了 陰陽五行&天人感應,儼然成為 宋、明思想的主軸。當時,中算、工藝、農技等 故而屢有新創發見,卻惟有 中醫沒有重大突破,有機醫學、綜合診治可說卡住了。況且,這一卡甚至卡到21世紀,中醫被緊緊卡住,至今仍然找不出 突圍的辦法!

       之所以被卡住,乃中華文化千年獨秀(約 AD500-1500)的狀態下,最後,<內經>核心 ie陰陽五行&綜合診治,無可避免地 遭遇內外挑戰 而發生重大的危機:(1)"綜合 "方法的困頓、(2)"理"本源的斷層。21世紀今天,中醫 亟需化解此二大危機,方能站在西方科學的肩膀上,進而看得更高更遠。接下來,筆者將就此二項危機( 同一摔落癥結的兩面 ) ,作一簡述。

        (1)"綜合 "方法的困頓

         勿需依賴分析,傳統 中醫乃藉由<內經>核心 建立了一套特有綜合方法:樸素模式(ie陰陽五行)&辯證論治

        事實上,陰陽五行 便是一種樸素分析,可循此解釋 人體的本源&結構 。陰陽既為本源,<內經 •陰陽應象大論 >"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";復又以 陰陽五行 作為人體結構的基架 eg五臟六 腑,這基架 在古代知識 相對落後之下 勉強可行,才讓 綜合診治、辯證(eg借助四診) 論治 大放光芒。宋、明時期的治學方法與模式 確實更進一步,講本源,宋、明思想以"理氣一體" 取代 了陰陽五行;但一講人體結構,宋、明中醫卻遭逢困頓 找不出更好的取代法式, 才導致 綜合診治原地踏步。

         今天,西方科學分析犀利,生醫發達;中醫若敢秉持 分析為錝合服務、局部為整體服務、辨病為辯證服務,必能創立一套嶄新綜合方法,譬如 :動態模式(理氣+整體結構)&辯證(ie借助嶄新診斷)論治 。茍能如此,西化(eg分析)走出去 再中國化(eg綜合)走回來,訴求尖端綜合的有機醫學,勢將再造中醫奇蹟

        (2)"理"本源的斷層

        <內經>強調陰陽五行,<易傳•繫辭傳>早就講 "一陰一陽之謂道";宋朝以前,陰陽(ie氣)是道(本源 ),五行是器,道器不離。經過了改造, 宋、明 思想改稱"理氣一體" ;宋朝以後,理是本源(道/太極),氣(陰陽) 經改造 已跟"五行"一樣,不過是 器or物 吧了。自古以來,中國文化一直把 道/理 視為本源,屬於形上; 致於 器or物,都屬於形下。"理氣一體" ,挪用西方術語來表述,即是"心物一體"(or心身一體)。西方文化 本源 非心即物,但人體(身)本源則是物;也沒有"一體"  而只有一元或二元的觀念,eg,唯物一元心物二元

         不幸是,清朝 崇實黜虛,中國文化 反轉衰敗,本源逐漸流失;清末民初至今,甚至本源斷層。因此,現今兩岸四地 中國文化都僅有表象,內在精華完全截斷,墬為一個不可能有偉大創造的社會。現代中醫 不單深陷絕境 ,還有人主張"氣一元"觀點,更背離中醫&中國文化 精淬 ;氣一元 講白了就是物一元的路子,等於變相提倡西醫並扼殺中醫。

          唯中醫ie有機醫學 能闡揚 生命,洞悉 整體、動態與主動 的作用;若能賡續 本源 ,則現代中醫的科學革命 的爆發,指日可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