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

甘作一個過河卒子



一個逐夢人,也是一個過河卒子 ..............




       曾受名家張岱年先生的“文化綜合創新”的薰陶,劉仲林教授還率其團隊始自1990年代中,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的支持下,大力策動中華文化傳承和創新與中西會通。教授既在科學技術哲學教研部投身交叉科學等的研教,著有《中國創造學概論》等,還向外推廣普及,更建立中華文化大學。知為文化探索者,大學網“文化論壇”最近闢欄介紹拙作《第五科學革命》(http://zhwhdx.ustc.edu.cn/whlt/201304/t20130429_150679.html )。


       筆者只是一逐夢人,意外於1990年代隱約嗅到中國特色知識體系(《世紀大預言》,1995)。迨至1998年《挑戰西方科學》問世,除針對西方科學結構作一深層庖解,全盤分析它的特質、組構、形態,尚且看到了中國(特色)科學的發展方向!該書p332(末頁)提到:「這幾年來筆者所費力經營的,就是要為一場世紀新科學革命奠定理論基礎。繼之,在此基礎上,便可循著融理性入心性&融存有入化生,進而提出"第五科學革命"。"第五科學革命"乃漢字文化儒家思想和西方自然科學,完全融合後所爆發之更高級的知識破。」"第五科學革命"即中國科學革命,經12年探索而紀事成書(《第五科學革命》,2010),甘作21世紀中國科學革命的過河卒子。


       中國自古便是一偉大國家,不幸明末至今,文化斷層。近代西潮東漸,無奈中國人猶抱半死的傳統,不察時代巨變;兩相比較之下,中國人經已落後為世界文化邊陲的蠻族!


       滿清(後期)不敵船堅炮利,中國陷於浩劫。幸賴識者主張"采西學、制洋器",以期"師夷長技以制夷";融西用入中體,開闢一中體西用(西化)的道路。民國初年,五四運動標舉科學&民主,擴大西用範圍涵蓋物質面&社會面,把西化拱上正當&尊貴的地位,吸引國人競相折腰。事實上,東亞國家乃以日本施行西化最早、最為徹底,也最為成功。明治維新打響西化第一炮,日本人毅然轉化傳統,緊緊跟隨歐、美腳步。非但仿造洋貨洋器,還在政府、產經、技術、法律、教育、軍事,以及生活型態、衣食住行等領域, 大力吸納西方體制&方式。經過數十年努力,日本終於擠身富強國家之林(注意:1980年代起,中國大陸全速走上類似路子)。


       但這種西化是低層次的西化,只能促使物質面&社會面的轉型,只能提升物質文明&社會文明;縱使造成天翻地覆的變化,也只能視為形下的人文運動!物質性&社會性事物,都屬制作性的東西,可以模仿抄襲、也可以採納引用,可以多次復制、甚至可以大量製造。所以這種低層次西化,充其量只能當跟隨者(Follower),頂多只能做世界的次等公民。低層次西化如日本,大不了只是最優跟隨者!終究只是最優的世界次等公民!然而,這種西化卻已造成東亞國家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,以致引發整個文化層面的典範轉換(Paradigm shift),大家從此奉西學為普世圭臬。


       高層次的西化乃頂級、優質的西化,它必須是形上的人文運動高層次的西化是中、西兩個浩瀚的大文化的透澈融貫,融存有入化生,是精神面的中、西會通(此即:西化+中國化的形上合一)。精神面如尖端知識、劃時代藝術,都屬創作性的東西,多為獨一無二的創造or發明(e.g.牛頓力學、愛因斯坦相對論)。惟有中、西精神面的形上交匯(指:在知識/藝術之形上),中國人才能站在西方文化的肩膀上,看得更高更遠。舉個例子,融佛老入儒學,宋、明中國人便是站在佛老的肩膀上,進而產出璀璨、獨 一無二的理學


       浩浩蕩蕩的形上的人文運動,方足催生一場21世紀中國科學革命,最後將導致中西文化的再次典範轉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