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

由"社會驅動"提升到"文化驅動"(2)

21世紀"文化驅動"掀起巨浪 ..........


筆者在Blog文章<中醫的科學革命(4e)>表明,中國文化是 "至善&復雜" 的產物。復雜指機體,至善則指機體中樞,是趨善避惡(盡善)&愛生惡死(生命)的根源。

漢字也好、傳統社會也好、 儒家學說也好,甚至中國文化體係本身也好,它們都以"至善&復雜"做為基楚。大哉,它們都具"求善以化生"的潛能 ,並積極"化生以盡善"來作最大實現。

傳統倫理社會 確是高舉"德治&倫理 "(至善&復雜),"聖人以天下為一家",提倡 綱紀倫常,推崇人文道德。一般人因此 講人際人和,重家族鄉親;" 一表三千里,一堂五百年",四海之內皆兄弟。相較羅馬帝國滅亡後 ,歐洲存有社會各以國家之名 分裂至今 ;求善以化生,中國社會反之堅韌忍受、生生不已。劉漢以降、中國雖經改朝換代,猶能屹立存在並維持大ㄧ統,便是最好證明

儒學其實就是針對"至善&復雜",沿著求善以化生而匯成的一套演成式學問。"復雜"放到最大 乃天地萬物, 形上天是生與善的根本,宇宙萬有 方具條件而生意盎然、日薪自強地存在。社會同樣是一機體,領導階層必須兼為善之發源&生之依仗,方使人民安和樂利,社會故能進步發展 蒸蒸日上。個人的心靈面亦可視為一無形機體,天命之謂性,扮演 生與善的中樞,方能精神健康以致行為正向。

古代漢字文章也如此,"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"。於是,形成了"寸心&文章"(至善&復雜)的特色!文章即是機體,展放 化生的多樣性、時間性。"可以清心也"一句5字,任何一字都可作為句子開頭;「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」,一句就有7種解釋。一本經典著作就更不得了,歷代注疏新解 豐富了作者原意,擇善存在以致流傳千古。

致於文化體係本身的"求善以化生 ",就更有意義了;"文化驅動"掀起巨浪,勢必飛躍地促成人類的進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