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

馬來西亞華人奮起之路(四)

馬來西亞(大馬)華人 面對逆境,勇敢奮起 ..........


四、大馬華人 的浴火重生

(一)昨日已死,今日求生!

1.整體來講,幾十年來,大馬華人走着一條無奈下降的路;政治就甭提了,經濟乃至教育,蹣跚而節節敗退!
近年,大馬華人試圖扮演關鍵少數。局部地,出現了短期影响,也突出關鍵角色&增加 談判籌碼,惟仍無法改變 整體敗退趨勢&命數。
說真的,除非 特殊狀況發生,不然 大馬華人確實也沒有其他什麼路可走,只能坐以待斃。

2.大馬華人命不該絕!還真讓許多人 意料不到,優越卻已蟄伏了數百年的 中國&中華文化,就在21世紀,春雷驚世,竟然發生中國崛起&中華文化 偉大復興
應該 趁勢奮起,大馬華人得牢牢 把握這一 千載機遇。從前種種無奈,譬如昨日死;以後種種機遇,譬如今日生,展翅奮起 猶如浴火重生的鳳凰。


(二)然而,大馬華人應該 把握這機遇嗎?從文化領域切入,有效嗎?中華文化深探以致優越,可行嗎?

1.當然,絕對應該 把握這機遇!多年經驗,大馬華人整體地位持續下降(過程中,也許少數人 會因個人運氣而有不錯發展),這一趨勢很難扭轉。大馬華人政經不利、走投無路,捨此機遇,豈有其他活路?

2.這時候,文化才是真關鍵,尤其族群輸贏,更需由文化 切入。嚴格講,全世界具有巨大主導性 動量的,只有(主要:漢語)、西(主要:日耳曼語)二大文化大馬華人一旦喪失中華文化,便退化為峇峇(Baba,土峇峇只會講方言&巫語,洋峇峇則只會講方言&英語);像 亞細安(東協or南)其他國家華人,許多人 土著化了、本土峇峇化了,那麼 華人族群就完了。南國 峇峇個人,鴻運來時,是可以 弄個土壕來當當;不過 華人,卻可搭上 具全球主導性的西方文化快車(ie 英美化) 以揚升;英美化 之後,華人族群 文化特質散失了,但華裔個人 卻有機會擠身世界/區域精英(eg 學術的諾獎;注意!新加坡華人不可能 英美化,只會 洋峇峇化 ))。何況,未來全球 日益重視文化,文創產業(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)就是文化加創意的產業。那怕 科技優勢,也賴 科技進步+文化性創新,eg Google,乃網路科技+猶太文化(請參考:<台北見證:Mr.王文鍊> http://blog.sina.com.tw/chou1946/article.php?pbgid=100158&entryid=641848)。

3.問題是,大馬華人致力中華文化 深探以致優越,可行嗎?答案是:可行!大家不信,可先來檢視 區域(大)環境 的有利因素如下:
(1)進化大環境:華人皆可定位為文化的中國是進化族群大馬華人得定位明確,為文化的中國人,自強不息,回歸進化族群,便具足優越條件。反之,就只能當 洋峇峇、土峇峇、自弱華人,21世紀起 將居退化族群。
(2)文化大環境:何況,21世紀 中國崛起&中華文化偉大復興,中華文化 將是21世紀 主導性文化,擁有 世界/區域優勢大馬華人 致力深探,造就優越籌碼,便可扮演優越角色 (優越少數 卻具世界/區域性的主導&進化 價值)。
(3)經貿大環境華人經濟圈壯大,且將來經貿往來,不單有靠土地、人工等生產的製品、原產品;尚有靠文化+創意的文創,更有靠 創新功能( Innovative function)的高附加價值 (High added value)商品。創意or創新,需要強大文化的栽培灌溉,尤需龐大市場來支撐 eg跨國華人廣大市場
(4)腦力大環境隨著 腦力(Brain power)比重日高,體力(Manual power)漸不吃香,知識經濟(Knowledge economy)是明日之星大馬華人 擁具 開放華教&自由腦力 的環境,頗適合養成知識工作者(knowledge worker)。以筆者為例,我文哲造詣在 大馬高中奠基,科學應用在 台灣訓練,科學理論在 英國融貫;其中,大馬高中那一奠基階段,對我最重要,基礎非常紮實。


五、自強經略&全力實施

因此,只待大馬華人 族群心態(小)環境 能擯棄自弱,敢於奮起自強,付諸行動。

(一)訂立新目標
大學>是傳統經典,既可以現代化詮釋,也向各族宣示誠意。最後「止於至善」,可以 深探以致優越ˊ之外,猶可 深探以求盡善:

1.修身齊家:提升 華教的初高中&學院 水平,深耕而優秀。傳統工商之外,在中華文化平台上,文創產業、腦力產業......種種,經已萌生(大陸台灣都很積極)。大馬接軌 跨國華人經濟圈,不論在馬國or在亞太區域,活潑的產銷、服務等作業,勢必出現華教 學歷背景的龐大職場

2.治國:今天,種族問題一時尚難解決;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,徒然政治口號。華人想由 從屬角色(附庸少數)轉為 關鍵角色(關鍵少數Critical minority),但政治參與 目標不是為了政治對決。故上上之策 莫如扮演 文化的優越角色(文化的優越少數 Excellent minority),跟巫族等形成 政治互惠關係,eg 支持土著特權 換取 華教平等,而華教發展又有助進軍 跨國華人市場,對大馬經濟有正面作用。

3 平天下:苦力的記痕&殖民化教育,壓成大馬華人自弱心態;許多華人最大心願,不過企求 一份收入、娶妻生子。這樣心態,在一人一家也罷了,但放在一族一國就完蛋了。漢字/華文世紀來臨,中華文化終將復興 蔚為全球風潮,躍成亞洲強大 力量大馬華人豈可缺席,最起碼 經貿方面,介入/投入 文創、腦力......的商品,進軍 跨國華人經濟圈以至 全球市場。大馬華人 還可為 中華文化 的傳承&發揚而努力,在 藝術、文哲、科技等領域下功夫。那麼,小則 彰顯多元大馬,深耕&締造馬華文化獨特(優異),以期在跨國華人大社會中佔一席地位;大則 埋首新發現、建立新典範,造福人類,推動中華文化的新一波 豐功偉業。

4 止於至善:21世紀 中華文化偉大復興,相信 將引領全球,另創文哲、科技、藝術等的又一波高峰。大馬華人積極餐與,不僅追求個人/華族 完美優越;自善善人、自優優人,也真心、誠意支持巫族&大馬 達到完美優越的境界。華教平等發展、自由擴充,整個社會也將因此 朝完美優越方向挺進。


(二)建立 與中共的正面人文共生關係

1.任何海外移民族群,都和其祖籍地(母國) 保持不同程度/型態 的 人文共生關係,像海外猶太社群 跟以色列,就有正面互利的共生關係。星馬二地 印度裔不少,馬來諺語:看到 蛇和印度人,先要對付 印度人;有可能基於 這種負面觀念,影響到 南國印度的經貿 不算頂熱絡。南國中國大陸的經貿 近年倒是密切,星馬華人數目(比率)尤其眾多,可以看出彼此 人文共生關係的痕跡。

2.盡管南國華人對 中革命、北伐、抗日等出錢出力,中共 建政之初,特別是1960年前後 經濟艱難,華人捐款&僑匯 也沒少過。但是,中共早期在國際上孤立,面對西方勢力威脅,前總理Mr.周恩來1955年 萬隆會議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;並以不干涉內政為名,拋棄華人。而因中共中國專政,南海諸國都擔心 境內華人 扮演中共"第五縱隊";早期中共 支持南國左派 進行顛覆活動,更不得不拋棄華人 以減輕當地人的疑慮。大致上,1960年代至今,南國華人與中共政府 的關係是疏離的、是非正面的。南國發生多次排華,至少基於人道也該說話,但中共仍以"不干涉內政"旁觀,譬如1998年黑色五月印尼排華,倒是美國認定是種族歧視而介入,讓華人有"寧做美國狗,不做中國人"的感觸。

3. 近年,雖然華人 協助中國走向國際/南國,但華人&中共 尚非 正面的人文共生關係。一般南國華人 原則上是 經濟向中共、安全向美國、文化向峇峇文化;星馬華人 算比較特殊、經濟皆向中共、安全也向美國,不過新加坡華人文化向 峇峇/泛西方文化,而大馬華人文化是向 峇峇/中華文化。怪不得 中共大馬使館 官員會說,大馬中國人 友好指數在全球排名第一(星洲網 2014-10-20),全因大馬華人文化 主要傾向中華文化 (新加坡華人文化 主要是傾向 泛西方文化)。南國華人尚且如此,遑論一般當地人 其菁英多向 泛西方文化。

4.中共須以華人為橋樑並以華人利益優先,深入南國(以至國際)建立 正面的人文共生關係達成:南國華人 經濟向中共、安全向美國、文化向中華文化。為安全考量,南國華人會比一般當地人 更希望美國留在亞洲,否則一旦排華 誰來介入?這點,中共不必、也不需要去改變,中共此時真正該費心的是 如何讓南國華人(未來則當地人 菁英)文化 傾向中華文化!否則,別說中共"睦鄰、安鄰、富鄰"效果不彰,那怕力推的"一帶一路"與"亞投行"計畫,甚至國家主席Mr.習近平 2015年在博鰲"命運共同體"且在亞非峰會"人類命運共同體" ,恐怕戰略效果 也會打折扣。

5.此時,大馬華人應該設法與中共建立 正面人文共生關係。(大馬華人:經濟向中共、安全向美國、文化向中華文化,新加坡華人則 文化向泛西方文化,二者差別很大!)
(1)長期 關係
馬華文化發展模式,可與中華文化偉大復興 相互觀摩輔成(注:就像亞洲四小龍 經濟發展模式,可與1980年代 中國改革開放 相互觀摩輔成);進而藉由 文化的突破性融合,達至 人類的創造性飛進,造福世界&全人類。
(2) 短期 關係
配合"一帶一路"與"亞投行"計畫,以及"人類命運共同體"理想,華人與中共 互利共生;中共 該對大馬華人 讓利,大馬華人 得對中共 創利(創造價值利益)。
讓利方面,譬如:中共提供大量獎助學金,獎助華人子弟到中國深造,並提供大量工作機會(在中國內地&南國區域) 給上述畢業生,包括 技術性、行政性、非機要性。再譬如:中共輔導 華人 文創、腦力等產業,使能在中國內地順利發展。
創利方面,譬如:上述華人努力結果,都匯為中共 在文化建設、經濟發展、南國外交等 的正面利益。中共借此,才有辦法深入南國,鞏固南海


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

科學革命:知識的突進(知識革命)

新一波的科學革命 正蓄勢待發 ............


     科學革命(Scientific revolution),廣義言之 就是知識的突進(ie 知識革命);人類有史以來,經已發生多次 知識革命。

     都城革命,四大古文明(古巴比倫、古埃及、古中國、古印度)初升,就是以 人(Human)&人力(Man power)為知識突破,催生的 一場 人文奮發。至今猶餘波蕩漾,古希臘&古中國先秦的 思想革命,便是全面對 人性(Humanity)、自然(Nature)&超越(Transcendence) 多方探索 所引起的知識革命。

     近代西方 劇烈衝擊,13世紀 文藝復興,知識與信仰 出現分裂。理性 掙脫束縛,宗教性漸淡、科學性趨濃,16世紀肇始 爆發一場科學革命(此即一般狹義專指的科學革命)。過程中,宗教受到批判&揚升,自然法則(Law of nature ie 無機法則)得以大力鑽究&揭開;逐漸,宗教轉化為社會功能,知識 則以科學華服 吸睛獨強 。這科學革命 堆砌的知識,乃 哥白尼<天體運行論>奪目先聲,繼由 牛頓以至愛因斯坦 接棒的 正統科學,知識與信仰 再度借科學而合一。牛頓&愛因斯坦 非單實證地 表述世界如何(How) 運轉,也形上地 涵攝世界為何(why) 如此運轉。

     這就是為什麼,19世紀 英國 湯姆孫(W Thomson)尤其 德國 克勞修斯(R.Clausius)提出「熱寂」(Heat death),指宇宙終將處於一種死寂狀態,引來爭議並造成“世界末日”悲觀情緒。特別是,20世紀 量子力學奠定 異端科學的宰制地位 並摧毀了主流的心&物 二元觀念。物理學從此分裂(最後蔓延到整個西方人文),愛因斯坦 雖大力反擊卻難撼聲勢,正統科學無奈日益啞暗。解決"量子電動力學"的現代物理大師 費因曼(R P Feynman,)甚至說,無人了解量子力學(I think I can safely say that nobody understands quantum mechanics);量子力學固然更精確地 描述微觀領域物質運動,但是無人了解 為何依此機率行徑造成的宏觀世界,依然是一個理性世界

     正統科學 固然詞窮,異端科學 也無從說明 整體世界,現代文明又陷入 知識Vs信仰 分裂狀態。正統科學彰顯 西方文化本質:神本(外在 ),演繹(無機法則 ),存有(心物二分&分析/切割 以存有) 已經山窮水盡。可是 異端科學 除了精確性之外,既顛覆西方文化本質 也影射一個荒謬世界。

     所以,21世紀孔急,新的 知識突進 刻不容緩;時代亟需,新一波 廣義的科學革命 也蓄勢待發

     放眼未來,新的科學革命一定 是在中華文化 平台上光煥誕生(這才真正稱為 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)中華文化本質:人本(內在),因反(有機法則之基礎),化生(心物一體&綜合/結聚 以化生),勢必開啟人類新紀元。中華文化正待臨門一腳,倫理性之監督檢驗,有機的自然法則(law of nature)之微顯闡幽;人學面臨進一步批判&揚升,但重心 轉向 有機體系的制衡論說,而知識則站在西方科學肩膀上 全力探尋,以求 有機的自然法則 得以揭露


PS 有關 異端科學&正統科學,請參考<三談中國科學~由比較科學(Comparative science)角度檢視!!>(http://blog.sina.com.tw/chou1946/article.php?pbgid=100158&entryid=630177)




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

馬來西亞華人奮起之路(三)

馬來西亞(大馬)華人 面對逆境,勇敢奮起 ..........


三、 21世紀 大藍圖

     大馬華人 得有族群大藍圖,作為華社 守護神&發展綱領

     數十年來,大馬華社中堅 eg早期政商精英,Mr.陳禎祿父子;皆不知何謂中華文化 (偶而也會用「國學」甚至「漢學」當作近似詞),也無法預見21世紀 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,壓根兒 沒辦法為華人 提 出宏觀願景、描繪壯麗未來

(一) 政黨宗旨 算是經過眾人錘鍊的智慧,試比較 馬華(MCA)Vs民行(DAP):

     馬華意識形態偏向 民族自由主義,政治立場 捍衛民主自由,爭取各族平等地位,伸張社會正義,促進種族和諧與國民團結,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繁榮,維護華族的合法權益。民行意識形態偏向民主社會主義,政治立場主張民主憲政,追求民族平等,實現社會正義,揭櫫馬來西亞人馬來西亞,揭櫫經濟公正,維護全民合法權益。

     所以,馬華自稱華人組織,標榜民族路線。

     但 民行會員 90%華人,主要仍依賴華人選票,對手是馬華,還是著眼 族群利害。

     政治利刃,狠狠切割人與人。既使今天,先進如:歐美,仍有黑、白族群&種族歧視。同文同種如:台灣,照樣有本省、外省之傾軋。

     而馬華呼籲 種族和諧與國民團結,民行宣示 馬來西亞人馬來西亞全都只是政治麻藥。結果變成,被麻醉的倒是華人巫人卻一直很清醒,不懈裝扮自己 土著身份(Bumiputra)。

     大馬因歷史現實,成為多元文化國家。但「多元」是浮動的,華人因政治弱勢、經濟(與教育)退卻、人口比例下降與精英流失,大馬正朝 反向(ie非多元)緩步移動

     華人 近來逐漸從 自弱麻醉中 稍微覺醒,政治心態上,試圖由 從屬角色(ie 附庸少數) 轉成 關鍵角色(ie 關鍵少數)

    西元1969.5.10選舉, 發生某種程度政治對決。當時 外值國際冷戰,內為 團結巫人Vs分裂華人,隨後有513事件、並推行新經濟政策。華人大挫敗,確定從屬角色的歧視身份。

     到2013.5.5選舉,也算是 某種形式政治對決。現今局勢,外有 後冷戰、反恐、人權,內是 分裂巫人Vs團結華人(相對的),對華人 秋後算帳 既困難也非首要。然則華人雖突出了 關鍵少數,但也暴露 最大抗爭力量(華人海嘯)不過爾爾。 大馬華人前景,一片灰暗

     由此可知,現有政黨宗旨/政治口號,完全無濟於事!馬華民行等對此現況與趨勢,簡直手足無措,根本無法為華人 找到自強之策

(二) 大馬華人 必須超越 大馬

     面對絕境,唯有強力突破。大馬華人 必須超越 大馬 (層次&格局),方能大步 走在奮起的道路上

     值此21世紀風起雲湧,莫如在21世紀 中國崛起 與中華文化偉大復興 的背景下(注意:中國崛起&中華文化偉大復興 是兩碼事,但中國崛起 肯定有助中華文化偉大復興),藉由馬華文化 深探以致優越展現華人優越&跨國能力的新風貌、新力量

    相較 政治爭取&經濟(農工) 投入,華人數十年來卻一路退敗 。改由 馬華文化 深探以致優越,不只作為救亡一搏,更顯 跨越之策。大馬華人,躍升扮演 優越角色 (優越少數)

     筆者一直強調,文化是主導要素。實例上,可以看到在美國澳洲南非(指:種族隔離 時期)等地區、不是因白人 能控制政治,而是白人能控制世界/區域文化。再看在美國 主導的泛西方世界,不是美國 能支配各國政治,而是美國 能支配世界/區域文化。古代,中華文化強大,周邊國家歷代也都向中國朝貢,直到19世紀中期 中華文化暴露弱勢而走向終結。

1. 大馬多元文化之中,馬華文化 有其優異&潛力:

     A 先天條件優渥:
        a. 可以繼承中華文化&吸收西方文化,自由發揮,eg 文字不拘繁、簡,思想不囿中西 or儒墨。
        b. 發展空間廣大,馬來文化是二維土著文化 就不必說了;既使拿 馬華文化 與大陸台灣 相比,尤見寬敞。中華文化標榜「心物一體」,但大陸共產黨講「唯物」一元,且政治駕凌一切,頂多是「仿古」。至於台灣 猛去中國化,講中華文化,大不了是「考古」。所以,馬華文化 可以獨創一格,傲視大陸&台灣

     B 尚待後天努力:
        a.未能 融合中西馬華文化 至今尚難 深索發微;無法跳脫「談古」框架,就無法走出一條 大馬 中華文化的創新道路
        b.猶未能把文化 轉為 精神、社會、or物質力量,那麼還只是紙上談兵。至少,文創活躍,數位影音 發力受到大陸港台消費者歡迎 (南韓人 行,為何大馬華人不行? );或,教育深耕&文哲獨創,漢學獨樹一幟,在世界/地區 佔一席地位,進而締造政經價值(eg 單在KL 舉辦國際漢學研討&有關活動,就不知多少觀光財入帳!)。

2. 奮起之路,大馬華人內外障礙必須掃除:

     A 華人 先輩多屬 移民勞工(苦力),後代 不少身受殖民教育,造成 自弱 心態
        a.華教早期 的確很辛苦,老師多是從中國來 或曾在當地求學(後則畢業於台灣南大),子弟能讀到高中 就不錯了。
        b.但今天,小、獨中、&高教(拉曼學院、南方學院、新紀元學院、韓江國際學院),已有完整系統,教育深耕 應該積極推行
        c.華教(高教)在理化、農工、生醫等,短期內 水準輸給兩岸。但只要敢於擯除自弱,文哲獨創,漢學&藝文 卻有無限發展空間。文哲 是中華文化&新華文世界 主幹,必然為大馬 帶來巨大政經效益

     B 也許考慮與巫人 達成妥協,同意土著特權,卻要換取華教平等 eg自由擴充&經費補助:
        a.必須讓巫人充分了解 , 多元文化正是大馬特色&繁榮條件。尤其 中華文化含有 忍讓&穩定因子,有利 和諧社會,又可作為進軍 新華文世界(接軌中國經濟)的犀利工具
        b.大馬華人 超越 大馬(華人成為超越少數),就不在乎給予 土著優惠,惟但求 透明化&效益性。
        c.《大學》為經典,族群目標 最終在止於至善;其意義即 真誠為華人好,也真誠為巫人好、為大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