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

大馬華人:關鍵時刻之關鍵抉擇

大馬華人的關鍵 ..........


大馬華人未來命運如何?前途又如何?

拙文<大馬華人的逆境&再起>、<馬來西亞華人奮起之路>講的就是這些,但 主要是提供給 華社菁英or有心人士 省思&參考之用,難免冗長枯燥。

而對一般大馬華人來講,不論實際生活or觀念勵進上,此時確也正是 處於關鍵時刻&面臨關鍵抉擇,必須掌握正確方向;才能跳脫 過去之困境,進而乘風破浪。

關鍵時刻 就是:漢字文化 風雲再起!

根據 亞銀(ADB)報告「亞洲2050-實現亞洲世紀(Asia 2050-Realizing the Asian Century)」,21世紀 是亞洲世紀(Asian Century)的崛起。相對於17~20世紀 是西方世紀(Western Century),即是 語音世紀;21世紀崛起的亞洲世紀 由文化角度看,則是形意世紀(i.e.漢字/華文世紀)。亞銀 還僅是單由經濟層次去探討,若提高到科學&思想層次,文化決定論(Cultural Determinism)直指 惟優秀文化 能孕育優秀民族,那麼21世紀毫無疑義確是 漢字文化出頭的日子。

處此 大時代變遷關頭,大馬華人當然要聰明&迅速地 緊跟時代腳步, 重新擇善而從。

關鍵抉擇 就是二選一:(1)先是大馬人,後才是大馬華人;或者,(2)先是大馬華人,後才是大馬人!

此一抉擇,將決定大馬華人未來是 劣等民族or優等民族,是敗寇or成王,是死路or活路。


1 過去,先是大馬人,後才是大馬華人~

過去,中國積弱,華人移民先輩多為苦力出身,沒有遠大目標、沒有理想,只求「討一口飯吃」;誰能「賞一口飯吃」,就是頭家(老闆)、就是主人。遠在英屬馬來亞 時期,英國人是頭家、是主人,許多華人子弟競為英校生,不少成為洋峇峇(Baba)。洋峇峇的啟蒙語言(甚至 第一語言First language)是英文,也會講馬來文、方言(甚至 不會),eg 馬華公會創建者Mr陳禎祿,和其子Mr.陳修信;有些洋峇峇也懂一點華文,但既使懂得再多,也不過是第二語言(Second language),而深層文化烙印、思考邏輯等,仍屬英語文化,eg 新加坡建國者 Mr李光耀。

1957年馬來亞獨立,許多華人 便告訴自己先是一個馬來亞人,後才是華人,大家高唱「我們的家在馬來亞,我們愛家,我們愛馬來亞.......」、「我愛馬來亞,我們的家鄉 .....」。事實上,根本沒有 真正馬來亞人,就像稍後1963年馬來西亞(大馬)成立到現在,也從來都沒有真正 大馬人!在臨海的這一大片南國土地上,只有 馬來人、華人、印度人等;而甚至連性質一致的大馬華人都未曾有過,就只見廣東人、福建人、海南人等,或者,只見 獨中生、國校生(國民型中學)、甚至 巫校生(國民中學,ie 土峇峇)等。這句「先是大馬人」,竟成害人的枷鎖。

面對馬來人一種語言、一種宗教、一種教育、一種觀念、甚至一種目標,敢編造為 大馬人之主 的馬來人至上(Ketuanan Melayu)。大馬華人 盡管逼近七百萬,卻不敢強調「先是大馬華人」以致喪失華人的 一致性質;遂因不同方言、不同觀念、不同宗教、乃至不同教育等,最後形成不同的想法、目標、頃向的四分五裂,淪落為二等公民&自弱族群。筆者到大馬 拜訪親戚,跟獨中生背景的人 交談當然用華文,但跟國校生or巫校生背景的 只好用英文或方言;不同教育、語言的親戚們 本身還真交集不多 ,若非筆者遠來是客 齊來迎送宴請,平時罕見他們相聚一堂。

半世紀以來,大馬華人未能發揮 華人的 一致性質(主要為華文),加上 西方世紀的因素;於是,內則無法 強力團結,對外不能有力爭取,大馬華人政經越來越慘。生活上,縱使是博士、醫生、or律師,貼上華人標籤 便備受歧視;那怕巫校生出身,一樣遭受不公平待遇。除了政、經因素,仍得面對社會、文化限制,筆者有KL親戚 是巫校生背景的執業律師,他只能接到一般民事案件;至於比較重大or複雜的, eg 行政、商務、刑事,他相對居於劣勢;法官大都是馬來人,許多法律爭點的攻防最好是用巫文,他再怎麼精通 怎能贏過馬來人!

50多年這沈重的害人枷鎖,「先是大馬人 後才是大馬華人」,讓大馬華人一輸到底。這沒有對or錯,當時 西方世紀當紅,移民苦力也只得人人自顧性命,各自掙扎求存。

2 未來,先是大馬華人,後才是 大馬人~

未來,華人必須大力扭轉局勢;致勝之鑰就在此:「先是大馬華人,後才是大馬人」。

大馬人,指的是國籍,而大馬華人,指的是文化,二者本不衝突。大馬是護照/身分證、地理的大馬,國籍/法律的大馬;大馬華人更是宇宙物我合一、敬天祭祖、形意漢字的華人公民,二者本該兼容。大馬政府一向不也強調多元,多元文化、多元族群 ?短視而講先後,凸顯「先大馬人」,導致大馬華人 固然都懂馬來文(懂巫文那是應該),卻有不少 反而不識斗大漢字;單這點來看,大馬華人因此一盤散沙而敗退、淹沒(幾個親友的孩子 甚至還嫁給巫人、印人了),就只怪自己給自己套上枷鎖。

最科學的方法, 莫過於用邏輯來檢視 該誰先誰後,答案也顯示:先是(有)大馬華人,同時or後 才是(有)大馬人;若先是(有)大馬人,則未必是(有)大馬華人。因為,任何大馬華人公民,必是大馬人;而任何大馬人,則未必是大馬華人。所以,再繼續提出「先是大馬人」,那將來 大馬 很可能只剩 極少數量大馬華人,且還越來越少。

「先是大馬華人」,嚴格講,就是大馬華人&大馬人兩者同時兼是,優勢如下:

(1)自強不息
     別說700萬大馬華人 ,連筆者在大馬的家族成員,也都沒有單一&優秀的語文作為共同溝通工具;同一家族近百成員 都難免因此疏於往來,更何況是數百萬之眾的華人族群的凝聚。華人惟有主張「先是大馬華人」,力推華文為共同溝通工具,奠立最基本的一致性,接下來 才有辦法自強不息,也才有辦法顧及其他。
(2)經濟考量
    主張「先是大馬華人」,提倡華文為大家共同語文&發揚推廣,尤有其經濟價值 。以前經濟活動以傳統 農礦工商為主,未來乃走向智識經濟,著重服務、智慧、文創等,不論學習or工作都強調 腦力、創新、軟技能(Soft skills),皆與文化息息相關。隨著華人經濟圈崛起&擴大,大馬華人必須標榜&掌握漢字文化,方足與之接軌並致勝獲利。
(3)文化決定
     漢字文化是一堪與西方相爭的優秀三維文化,能夠孕育全球頂級的優秀民族。華文作為第一語文,足可培養非凡的個人表達力,邏輯力,思考力,觀察力,創造力等;而漢字文化內容,猶涵蓋 宇宙&物我的 思想,科學,藝文的各種層面。文化決定你我是否優秀,所以,大馬人 不可能是世界一流科學家、思想家、作家、藝人 ......,除非他「先是大馬華人」
(4)教而化之
     依人類發展趨勢,全球終會只剩幾種優秀文化,漢字文化將是其中之一。苦力自弱,誤認中國人/華人為劣等民族,才說「大馬人 先於大馬華人」。漢字世紀來臨,發覺中國人/華人為優等民族,當然堅稱「大馬華人 先於大馬人」。甚至連馬來人 都應自視 為海洋中國人(Ocean Chinese),融入漢字文化,參與共造 人類偉大功業的世紀之夢。


華人搶先爭作大馬人,有些竟不惜拋漢字文化;經過了50年歲月,終於證明死路一條。「先是大馬人,後才是大馬華人」,個人受辱也吧,卻損害全體大馬華人利益前途。不管怎樣,昨日(過去)種種,譬如昨日死;今日(啟航未來)種種,譬如今日生。昨日,不管對or錯,都已成歷史事實。今日伊始,大馬華人值此關鍵時刻,鑑往知來,必須作出正確的關鍵抉擇:「先是大馬華人,後才是大馬人」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