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

天之域:追求昇華

    事實上,最讓我亢奮以致欣喜若狂,是我在探究中外思維&文化、中西科學的工作中,所碰觸到的無窮視野、 無盡奧秘。就在〈第五科學革命〉動筆不久,我驚睹一道超乎任何想像、絕無僅有的昇華之門戶,預告我人生的第五次轉折。
 
    從他人角度看,到了這等境界,中國人再偉大就已不重要了,中國科學也不重要了,一定會當下設法轉折追求昇華。但從我的角度來看,昇華本凝華,沒有凝華又何來昇華?我還是用足12年時間,埋首耕耘〈第五科學革命〉。正因為如此,今天我更知道何謂"生",人的生(包括:古猿人、直立人等)、物的生(包括:動植物、電子原子等)、宇宙(包括:星系、黑洞等)的生。即然知道"生",知生而知死,就能知道什麼是"死"。特別諳知:物皆有則、人亦有則,"有"皆有則、"無"亦有則。也就是說,我更能知道萬有的事理、人的事理,知有而知無、知人而知鬼神,進一步便能窺知"無"的道理、"鬼神"的道理;對超越、空間、時間‧‧‧等,會通致用。

    前些日子〈第五科學革命〉定稿時,驀然回首,發現昔日同儕多人已升大官發大財;我雖然只是寫了幾本書, 還好足以贏到中國四百年。一位知交看完書稿後,晤面時對我說,國共前輩寫下今天驚世中國歷史;如果中國科學真能落實,便可贏到再偉大的中國,勿寕就是揮寫明天傲人中國歷史。

    不管怎樣,我數十年重壓一旦御下,眼前此刻晴空萬里。而當我邁步直入第五次轉折,追求昇華境界,同時下筆撰寫〈天的懸念〉(〈天的懸念〉大概不會對外公開出版了),我發覺留名早就不重要了。知時空,知天地,知生死,知鬼神,我已經不需要救贖了。進一步苟能超脫生死,冥合鬼神,我何止贏到我自己,更贏到人類新世界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轉載自新浪部落)
 

中國科學革命揭開序幕

    李約瑟難題主要是:儘管古代中國人對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,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卻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?

    針對這點,我懷抱興奮心情鏗鏘講出:中國科學革命已經揭開序幕,而且等到典範轉移一旦完成,中國特色的產業革命也將適時發生。

    就在〈挑戰西方科學〉結尾之際,我終於看到中國科學的具體方向:融存有入化生。走出去,理解存有,融合存有;走回來,彰顯化生,刻劃化生。這是一個重大發現,我心中充滿喜悅,隨之用了一年多時間積極規畫我立言的主體工程;不怕貽笑大方,我打算正式提出中國科學綱領。遂於2000年破題下筆,書名取為 〈第五科學革命〉。嘗試透過"融存有入化生,融理性入心性",把中國人固有的認知方法與宇宙圖象給于科學新裝,並在現代物理和宋明理學的融貫基礎上,奠立一套中國科學綱領。該書于2010年春定稿,經已委由台北某家出版公司出版,目前在"一校"中。

  〈第五科學革〉一書從規畫、下筆、到定稿竣工,前後費了整整12年時間。該書詳述中國科學的特質、組構(框架)、形態,交織揉成中國科學綱領。綱領的精義是承接先哲數千年軌轍,我只是把軌轍上的遮蔽物給掃除了,希望先哲遺珍對後來者具有啟迪助益,尤其在自然知識動態時變的領域。中國人今後可以放心講出"中國科學",可以完全交代何謂"中國科學",並展現它和西方科學足以齊驅輝映。三、四百年來中國文化不幸發生斷層,企盼從今能夠借助中國科學而再行賡續。在〈第五科學革命〉的卷首,我以個人名義撰寫《中國科學革命宣言》,斗膽為中國科學的濫觴作一告示,相信中國人必定再次成為世界上偉大的一等公民。
    從1991年到2010年,亦即我45-64歲階段,前後足足二十年的光陰,我總算完成此一漫長又辛苦的立言工程。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!?但自年少以來我的夢、我的目標,主觀上能夠實現,我感到非常高興,二十年可說沒白費。至於客觀上能否實現呢?中國科學綱領能用嗎?中國科學革命能開花結果嗎?中國人能因此再偉大嗎?這方面,我深知思想立言導至典範轉移,那既不是一年二年、也不是三年五年可達成,而是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才會造就實際效果;總之,只有讓時間來檢驗,歷史自有公評。

    無疑,中國人也好,西方人也好,數千年來一向都在不同文化世界裏頭,各自探求相同議題:天(超越)、地(自然)、人(人界);彼此都希望尋獲真正知識,以期符應客觀至理。中國思想以儒學(含理學)為代表,其深層蘊藉由來便是一種時變知識的基調,遂成中國文化的特色。儒學體系因此不僅是人學,它含攝先哲們的宇宙觀與方法論,它的分合也都會影響到歷代的興衰。於是,既吸納秩序之真,更繼承道統之美;孔子說:述而不作,我中國科學綱領也非創作,主要是闡述千萬年來先哲的美麗芳筢,把歷史中國幾次之所以堂堂偉大的本質─-─時變知識的基調─-─挖掘出來。我笨鳥先飛,一旦把上述本質揭開了,相信聰明中國人終究要走回來,一定會再偉大。

    中國科學革命,將由你我彩繪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轉載自新浪部落)

中國科學之初探(駁斥李約瑟難題)

    我深信中國人有自己的中國科學,之所以會有"李約瑟難題"帶來迷惑,此乃李約瑟博士(Joseph Needham,1995逝世)等對中國文化的本質,尚未十分了解。"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領風騷數百年",我認為古來中國人每次遭遇內外劇變之後,都會掀起新一波的中國科學浪潮,包括新思想的再造以及新知識的突破。
 
     20世紀末,兩岸的顯著變化就是經濟發展,而大陸沿海特區多少是複製台灣成功經驗。1994年初,鄧小平先生于上海公開露面歡度春節;因他1980年起推動改革開放以及1992年南巡講話,大陸的現代化建設之路才告確立。就像蔣經國先生之於台灣,鄧小平先生則是大陸工業化的經濟立功者,他所施行的政策,也是類似日本、台灣等的產業跟隨者的模式。我曾受西方經濟學薰陶,靈機一動,想到中國由古至今的經濟發展;從遠古商朝、周朝的都城文明,到現今台灣與大陸的工業社會,不同時期的產業興衰,其中豈不蘊含一套中國特色的經濟理論?

    存在就是真理,中國的堅毅存在無疑反映某種真理。中國的數千年不綴歷史,中國的成萬上億人口數目,中國的勤勞奮鬥;任何時代,她的經濟活動不管好或壞,實實在在就是地球上頗足代表性的某種生產與交易行為,其中如果沒有沒有合乎可受檢驗的社會科學原理,那是極其謊繆的。我當下開始收集資料,客觀歸納食貨法則,隨着執筆寫出〈經濟獨白〉。該書在1996年完稿,同年取得著作權登記;書中展現中國式動態經濟思想的雛型,分別把不同的生產要素(Factors)看成是不同的經濟發展時期次地孕成的特定資源,並推論智識經濟時期的到來,端視新的要素即智財權(IPR),是否能成為社會公認的新財富。

  〈經濟獨白〉原本計畫趕在1996年底前出版,但先後二家答應合作的出版公司都因故生變,而我緊接下來又因全神貫注投入〈挑戰西方科學〉一書, 無法分身回頭處理。後來更發生了讓我無比驚駭(或驚喜??)的事,心思與時間都被束縛住了,〈經濟獨白〉出版事宜就一直延宕未決。還真感激當初尚有著作權登記制度,該書完成登記幾乎等同公開發表。

    按內容區分,我所稱"科學"主要還是指自然科學。由於領會"動態時變",反過來讓我更徹底認識西方科學(自然科學),正是靜態的亦即無時間性的物則知識。〈挑戰西方科學〉于1996年秋蘊釀,詳細論析現代科學的結構,並剖示物理學實乃西方的靜態宇宙觀與方法論的結晶,是一門存有的、理性的物質科學,旨在探尋物質于空間中的運動形式。的確如此,由於西方的形上概念,由於字母文字、演繹幾何、符號代數等,由於"物理幾何化,幾何代數化", 最後果真築成機械形式的古典物理以至現代物理。該書于1998年中脫稿,是年初冬由台北正中書局出版。

   〈挑戰西方科學〉針對科學結構作一深層庖解,全盤分析科學的特質、組構、形態。明明白白吿訴大家,什麼才是科學的嚴謹定義,依此定義,科學(即現代科學)其實是指西方科學。同時,本書還採用客觀論證,清清楚楚指出,西方科學是根植西方文化核心而盛開的理性知識花果,出自西方民族專屬的存有意念。中國不可能自發產生這種科學(以物理為代表),也不可能全盤西化,縱使全盤西化照舊趕不上西方(因理性已發揮到極致)。別無選擇,中國人只能走一條中國特色的科學路線,"西(方)化"走出去,再"中(國)化"走回來。今天看來,真正懂得科學的人可惜太少了,而能夠窺知這一中國特色的科學路線的人,更是少之又少。   

     就在〈挑戰西方科學〉將近結尾,我看到了中國科學的方向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轉載自新浪部落)
 

立言的志業/有中國科學這檔事嗎?

立言的志業

    第四次轉折確是一次把自己推向立言的轉折。資訊電腦那時不啻正好熱門行業,我對電腦市場和軟體開發又擁有豐富經驗,AI產品的投資報酬預期也相當可觀。顛倒過來,立言卻是一條寒澀、孤獨的道路,再說去挑戰如日中天的西方科學,很可能又是一條慘敗必死的道路。
    最重要,前文提到的兩點疑慮,果真令人望之生懼。因此,我想要淡出電腦、矢志立言,有錢不賺、一心去追求理想的行為,讓我曾經擔憂自己精神是否不正常了。嚴格講來,執意在死亡中追尋救贖,怎麼說也的確不是一般人的思緒範圍。

    當然,針對前述兩點疑慮,我何嘗沒有經過理性盤算。1990年冬,我隱約嗅到日本提前發出泡沫經濟的警訊。千百年來,日本一直是最佳跟隨者,養成民族擅長吸取&改良的特性,任誰都不可能比日本更出色。日本自古是中國文化的跟隨者,19世紀後期明治維新"典範轉移"翻扭局勢,搶先變成西方工業文明的跟隨者。從此,她政經發展一日千里,成為遠東地區的工業化楷模。二戰之後,日本仍是遠東地區產業跟隨者的「雁行模式」(the flying-geese model)的頭頭,1975年即為6大工業國組織創始會員(G6,乃G8之前身)。但是,由於歐美腳步停滯,日本也就走到了頂點,1990年起步入衰退。

     日本不折不扣是最佳跟隨者,他甚至可以製造更為物美價濂,性能、品質更好,價格更低的產品。即使如此,他永遠都沒辦法前導,而他跟前導者又有不可避免的時間差。於是,當全球越來越強調智財權(IPR),他的製造利潤只得萎縮;當歐美前導腳步停滯或失調,他的製造量產便會遭受打擊;當其他國家各具特色陸續冒出去爭做跟隨者,他的舞台便會無形變小。他最多只是世界的"最優秀"次等公民,是西化的櫥窗,是美國的附庸。中國人若只求做個跟隨者,固有文化包袱之下,要達到日本的製造水準恐怕都還力有未逮;縱然追達甚至跨過日本,成為精工機器真人,肯定也無從做出世界級偉大民族該有的貢獻!!

     果然,日本1990年起陷入“失落的十年”,到今天(2010.08)仍無法擺脫陰霾,再度出發(台灣若非兩岸利多則今日情勢更加不利);尤其堆積了深沉的心理影響,喪失了自尊與自信。我在1990年時,固然不可能預知多年後的種種事情。但看到歐美產業背後一排站着是笛卡兒、牛頓、法拉第、愛因斯坦等哲學及科學大師,而日本產業背後卻只站着通產省;還有看到從日本到台灣,追隨者的虛浮,釀成股市、房地產等的泡沫現象。我深刻體認,跟隨者只是手段,是過渡;前導者才是目標,才是目的物。中國人固然要走出傳統,競相甘為跟隨者;最後更要走回中國,開創前導者的瑰麗。

    到了壯年才開竅,我總算瞭解立言的價值。立言不是藝文創作,寫璀璨詩文,寫動人故事或吸睛感情;立言是探究宇宙萬物至真大美,落筆奠定思想典範,指出中國人未來走向。可以讓中國人從跟隨者變為前導者,從次等民族變為偉大的一等民族。我逐漸體會張戴四句的萬鈞氣勢: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立心立命的決意,繼絕開創的壯志,才是千古留名大英雄。

    不是嗎?政治選舉幾年有一次,產業汰換約莫幾十年發生一次,但思想立言再造則是幾百年才會碰到一次!我恍然大悟,中國人再偉大的決勝點,不是在戰場(選舉或軍事),不是在工廠,而是在書室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中國科學這檔事嗎?


    自1991年起,我把大部分心力投入到思想再造的立言工程。我所謂思想再造,就是建立可受公評,經得起考驗,且學理與驗證兼顧的中國科學綱領。中國科學由傳統而來,將是一種跟現代科學(西方科學)不太一樣的知識體系;她別具不同的結構、宇宙觀與方法論,但又能跟西方科學並駕齊驅互相媲美的智慧結晶。

    但是,有中國科學嗎?一開始時,我根本不知如何着手,關於什麼才是中國科學也毫無慨念。由來求學就業,不管大小事務(或議題)的處理、解疑或決斷,我都很快能洞察事務或議題其組合構成,掌握其脈絡紋路。但中國科學這事題,初看之下確是困擾,讓我茫然無緒,不知所措。

    列強船堅炮利壓境,清末曾國藩、張之洞等,全力主張"中體西用"。民初蔡元培、胡適等更重視西化,而當代新儒家也承認西方科學的普世通則;至於現代兩岸科學家、哲學家就不必講了,多數認為傳統中國本身頂多只有工匠技藝和應用知識,那來什麼科學(本書"科學"系指純粹科學Pure science,以理論物理為代表)。他們都是19世紀至今中國知識菁英,尚且不認為有中國科學,不知有中國科學,那我豈不是癡人說夢??
 
    憑着不熄的熾熱,雖千萬人吾往矣,我仍懷抱勇氣、信心向前走。咬緊牙關,我從AI與作業研究(決策)出發,檢視合理心智模式;爾後不得不深入中算&國學,淬取宇宙觀與方法論,進而發見中國人特有思維格式,它和西方人思維格式很不一樣。再從思維仰觀文化,中西文化雖然人工構建,但其原理、奧義又何等微妙精深,其內容、體用,互不相容又相反相應,宛如天成。文化大觀給我直接的體認,以及引申的聯想、領悟,確讓我深受震撼,內心衝擊非常大。我自小到大,也算見過場面、經過風浪;但就在小小書室內,竟能目睹萬化神奇,人不由被鎮攝住。迨至一些驚人解答次第浮現,我精神甚至長期亢奮,只好吃了好多年高血壓藥,許久以後,才又在醫生建議下停止服用。 

    埋首把新見心得寫成〈世紀大預言〉一書,初稿早在1994年春就完成,1995元月年才由台北風雲時代出版。書中引用多種證據,論定中國人和西方人思維格式、認知方法與宇宙圖象都不一樣,盡管雙方外在的人的型體是大同小異,但內在的思路理念卻大異小同。中西文化形態差異很大,因此西方才會產生出具有化约式(Reduction)和推理式(Reasoning)的語文、數學等符號工具,進而產生出存有的西方科學。這是西方起碼一萬多年傳統的風貌,屬于西方專有的理性形式。該書是我立言工程的起步,其重大意函是藉由中西文化核心的剖開,襯托出來確有一條中國科學之路。

    既使如此,我也僅能用一些慨略表述,像:有機、結構、動態等來形容中國科學。若要我清楚地、詳細地把中國科學的特質、組構、形態等給明白講出來,我仍力有不足。 什麼才是中國科學,我仍未盡了燃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