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

再造中華文化~挽救全球人類(中、美爭戰之7/7end)

再造中華文化,任重道遠 .......... !


中、美爭戰,檯面上較勁嚇人,而暗潮洶湧 更怵目驚心。美國中國 遏制之意已定,惟攤牌準備 還未做足;短期局勢雖緊張 卻不致過於兇險,但長期 雙方已不易善了。

時代進步,全球一村。中、美之爭,說是 修昔底德陷阱(Thucydides's trap),倒更近乎 文化衝突 (Culture conflict)/文明衝突(Clash of civilizations) ,國際局勢開始往兩級化發展。一個地球那堪分成兩半,遑論最後可能訴諸冷戰/熱戰,何其不幸。

中共1979年 改革開放至今,大國崛起,意氣風發。物本(共產國家)而權本,可嘆現在中國人甚至猶未體認40載奔馳,乃是清末 洋務自強運動(1861年)以來 中國西化之路。更可嘆是,不管清末或現在,中國人甚至尚未領悟 自強運動之敗、敗在皇權為大,而近鄰日本 明治維新(1868年)爾後之贏、則贏在民權興起!

中英 鴉片戰爭(1840-42年)一役,日本目睹 口中"王師"(ie清軍)大輸,深受震撼;面對美國黑船來航(1853年)要求通商,不敢再拒絕,次年締結"神奈川條約",打開國門。此後,日本人眼界大開,思想進步,轉而崇拜歐洲列強;推動明治維新,厲行西化。1885年 福澤諭吉發表<脫亞論>,日本積極「脫亞入歐」,擠身現代強國之林。

不論日本中國西化之路都可統稱為:中體西用(“東道西藝”)、富國強兵此乃東亞傳統與西方文化的"低度融貫”,融歐美科技知識入傳統人本根基,但這最多只出現“物質性突破”(ref:中、美爭戰之四、五、六 )。所謂強國也好、大國也好,其實 不過是"外強中乾"!

果然,二戰之前,日本已稱強兵!進犯清廷甲午戰爭(1894-95年)與八國聯軍之役(1900年),日本都居勝利一方。一直到她以舉國之力,發動全面戰爭,由侵華二戰;最後戰局不利,且廣島長崎又被投下原子彈,不得不宣布無條件投降(1945年)。日本確是"外強中乾"

二戰之後,日本重建,經濟蓬勃復興、隨之快速成長;科技緊追 歐、美,製造(Manufacturing)物美價廉 堪稱一流。傅高義(E. Vogel)<日本第一>(1979年)一書,震驚國際(尤其歐、美 )

到了1980年代中,日本已晉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。物本(神道國家)而錢本,日本居富國之巔,威脅到美國地位,美、日貿易戰 於是煙硝四起。日本終究只是一跟隨者(Follower),通產省(經產省)早有警覺,奮力推動 發明與創新,並大膽設置 全球側目的“第五代電腦計畫”(1982年)、矢志跨越IBM

"中體/東道"絕對開啟不了"西用西藝"日本缺少「一個適時偉大的本土思想」為"體",就只能搞一些點子(小發明、小創新),絕對開不出 大""絕對 無法跨越IBM、無法跨越美國廣場協議(1985年)之後,貿易戰尤為逼人;數年拉鋸,日本經濟走向崩潰(1980年代末),陷入"失落的20年"。日本依然是"外強中乾"!

再回頭看中國,大國又如何?強國又如何?缺少「一個適時偉大的本土思想」,中國還不同樣是"外強中乾"

所以,世紀博弈,一個適時偉大的本土思想」或類似文化工程,才是中國的頭等大事。況且,中、美之爭乃事關 文化/文明的結構性問題,就該促成 雙方文化的“高度融貫”,進行“形上領域”會通:融存有入化生;既為中國人精神性突破”創造條件,也為解鎖 "文化衝突/文明衝突”創造條件!